假日急症中心UCC首上路 僅169人次 專家:民眾仍不熟需宣傳
為紓解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提供假日就醫新選擇,健保署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11月2日正式上路。全台六都共設13個據點,開放週日與國定假日上午8時至午夜12時看診。
根據健保署統計,UCC首日共看診166人、169人次,以外科為主(106人次)、內兒科63人次;常見症狀包括發燒、腸胃不適、呼吸道感染、簡易傷口與扭挫傷等。另有3名病患經「綠色轉診通道」後送,其中1人轉送敏盛醫院、2人轉奇美醫院。
根據健保署初步統計,以症狀區分,發燒共20人,呼吸道感染99人,腸胃道疾病22人,簡單傷口36人,小兒不適25人,其他症狀(肌肉拉傷、魚刺卡住、流鼻血、慢性病急症如痛風等)53人。
不過,部分地點來人稀少,例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信義門診部僅零星病患報到,但也有地區診所反應熱烈,如台南永川醫院半天即收治108人。
石崇良:UCC能減輕大醫院壓力、迎戰春節就醫潮
衛福部長石崇良週(2)日赴信義門診部視察時指出,台灣雖急診便利,但社區層級的急症照護仍待強化。根據統計,全台基層診所週六開診率約8成,週日僅約2成,導致民眾假日仍只能湧向醫學中心急診,形成壅塞。
石崇良表示,急診患者中約有8成屬輕症,第3級病患占7成,第4至5級約1成,若能透過UCC分流,將能讓醫學中心專注重症照護。未來UCC將採跨專業團隊運作,由醫師、護理師、藥師與醫檢師提供「一站式服務」,包含X光、超音波、抽血檢驗及小傷口縫合等。
石崇良強調,UCC試辦期將持續觀察,若運作順利,未來將擴大據點,並作為明年春節9天連假期間醫療量能調節的重要措施。

洪子仁:政策方向正確 但民眾仍不熟、資訊須透明
對於政策首日反應偏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認為,UCC方向正確,是改善急診分流的重要改革,但政策剛上路仍需醞釀與宣導期,「第一天人少是預期中的現象」。
洪子仁指出,目前六都共設13處據點,但地點未必便利,加上多數民眾尚不清楚哪些地點開放、能處理哪些症狀,導致使用率不高。他建議政府應加強資訊透明化,善用「健保快易通App」、LINE官方帳號與網站公告等工具,讓民眾清楚掌握假日就醫資源。
「如果病歷資料能即時上傳,病人也會更有信心使用UCC。」洪子仁提醒,UCC與後送醫院之間的病歷串流必須順暢,才能確保轉診流程無縫銜接。
民眾就醫僅收150元 應與假日診所形成互補
目前UCC就醫的部分負擔為新台幣150元,相較醫學中心急診收費750元、區域醫院400元、基層診所150元,能有效減輕病患經濟負擔。洪子仁建議,政府應整合全台約20%仍在假日開診的基層診所資訊,與UCC形成互補分流,讓輕症病人有更多選擇,才能真正建立假日安心就醫的環境。
洪子仁強調,假日急症中心只是醫療分級改革的起點,未來應持續強化資訊透明、宣導教育與醫療串接,當民眾知道去哪裡、看什麼病、怎麼轉診,這項政策才能真正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