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有的年代最貧困家庭卻更窮 立委籲政府檢討「貧窮黑數」問題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由3.3%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台股更是連6個月上漲,上週更首次站上27000點創新高,台股市值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
現在的台灣幾乎處於「最富有的年代」,諷刺的是,收入最低的20%家庭過去30年來收入不僅沒有成長,還縮水1%,不僅如何「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成為政府當前的一大難題,也凸顯社會救助的重要性。
不過,立委檢視資料發現,台灣的低收、中低收入戶數卻連年減少,呼籲政府檢討「貧窮黑數」問題。
經濟弱勢變更窮 低收、中低收入戶卻連年減少
立委郭國文指出,30年來台灣平均薪資成長2.27倍、股市總值成長26.56倍,收入最高的20%家庭財富成長3.39倍,但收入最低的20%家庭財富卻減少1%,經濟弱勢變更窮,顯示經濟下滲效果不彰。
根據主計處資料,低收入戶占人口數約1.13%、中低收入戶2.26%,總計僅約50多萬人。
郭國文表示,參酌國外經驗,從社會安全網的角度,應涵蓋人口一成。就主計處公布的「相對貧窮率」7.57%也遠高於低收、中低收入戶人數。
民間估算:全台約280萬人仍陷貧窮線以下
立委王世堅表示,台灣公布的數字若是自欺欺人,導致社福政策無法接觸到貧窮黑數,這是更嚴重的問題。
然而,依台灣的《社會救助法》的貧窮線定義與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計算,台灣的實際貧窮率是12-13%的全國人口,約280至300萬人,即「實際貧窮率」與低收、中低收入戶的落差,達到全國人口的10%,有230萬至25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卻無法取得中低或低收入戶資格的黑數,呼籲政府檢討。
立委喊話「不要摳窮人的錢」
郭國文則點出另一大問題是「政府把省錢當成美德」,政府支出嚴重不足,僅占中央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僅11%,加上地方也僅17%,明顯低於OECD國家平均44%。
郭國文呼籲,台灣現在經濟高成長、低負債,不要摳窮人的錢,主計處應主動向衛福部提出修正建議,並要求政府擴大社會救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