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台語「限三工」應修正為「延三工」

閩南台語單詞an(音同台語限/雁/岸的母音)意思是請求寬延期限(付款、赴約等),漢字為何?從福建到台灣的很多詞典都寫為「限」,如官方閩南台語辭典例句「請閣予我限幾日仔」,意思是「請再給我寬延幾天」,句中「限」字讀an,但同時又有一例句「我限你一月日以內,共欠的錢還了」(我限你1個月內把欠的錢還完),句中「限」字讀為han,兩個「限」字前後意思相反,讀音也不同,而前一個「限」字無論從閩南台語或漢語系其他語言來看,都很難理解為「寬延」。
再看《臺日大辭典》「限」可讀han及an,限期/限日/限量等的限制義,都可讀此二音,亦即han及an二音可互換,限錢/限債,讀an,意思是請求寬延時間付錢/還債,語音和語義都混淆不清。
《臺日大辭典》出版於1930年代,筆者也出生於該年代,講台語80多年,熟悉台灣南北漳泉口音,不曾聽過「限」可唸為an,而請求寬延的an,雖然鄉下人常講,卻沒有人會把它想做「限」,因為二者意思相反,這兩部台語辭典相隔半個多世紀,並未解決an和「限」的問題。

筆者今年4月在《民報》發表的《台語語源研究的問題與建議》一文中曾指出,「限」與「寬延」意思相反,從華台轉音規則推斷,「延」在台語可依循間/簡/閒/雁/限等案例,白讀為an,故請求寬延的an應是「延」,而不是「限」。
現在有更多證據顯示,把閩南台語an(請求寬延)寫成「限」是漢字的誤用;首先,維基多語詞典臚列許多包含閩南話「限」的詞條,如限時/限期/限制/門限/設限…,都是對應於華語的「限」(xian)而讀為han,沒有一個詞條的「限」是唸an的。
再看Globse多語字典,閩南話的限定/限制/限度….也是比照華台轉音規則讀為han,另有閩南話「寬限」及「限三日」二詞條,意思與華語相同,其中「限」是限定的意思,讀han而不讀an。
請注意,「寬限」是把限制放寬,並非「限」字本身有寬延的意思,尤其這本多語字典列舉閩南話「延」有兩個讀音:ian及an,而這兩個讀法也被百度引用來說明閩南話「延」可唸ian及an二音。

無論如何,台語詞典把「限」讀為han及an二音,並以「限」表達請求寬延之意,造成語音、語意及語用邏輯上的混亂,漢語系所有語言的「限」都沒有這樣的用法,台語詞典有必要改以「延三日」表達請求寬延三天,讀為an-saN-jit,而「限三日」一詞應與華語及其他漢語系語言同步,僅表達「限三天內」的意涵,庶可釐清台語語音、語意及語用上的混淆和誤解。
在此順便一提,漢語「三日」在台語可說為「三工」,據《臺日大辭典》的日文解釋,「一工」是指「一人一天的工作」,工作是如此重要,有工作才有飯吃,故「一天的工作」(一工)等同於「一天」,這是閩南台語的語用邏輯,即使用語言的思考方式。
客家台語也採同樣的語用邏輯,把「一天」說為「一工」,閩客語有很多共用詞彙,語意和語用都相同,值得作比較研究,讓社會大眾明白,閩客二語是很親近的台語。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