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聯醫推友善多元溫柔生產 首位水中生產寶寶慶滿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0年來第一例家庭化水中生產的寶寶,在今天滿月,同時也適逢5月5日「國際助產師節」,產婦蔡小姐一家人帶著寶寶「回娘家」,和大家分享「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中,由醫師、護理師、助產師共同照護陪同生產的經歷。
越來越多產婦對「水中生產」感興趣,究竟水中生產有什麼優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張伊指出,研究顯示,水中生產能縮短產程、有效降低產痛,減少會陰撕裂,並促進母嬰親密接觸。
至於外界對於水中生產是否容易感染等疑慮,本身已經接生過50位以上水中生產寶寶的助產師林郁晴表示,水中生產是安全的,只要在水溫適中的一般自來水中進行即可,在陰道口看到寶寶頭皮時,產婦就可準備進入水中生產。而在醫院進行水中生產,因為隨時有立即的醫療協助,更提升了母嬰的安全性。
林郁晴說,對於孕婦而言,生產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助產師的責任在於提供諮詢、說明不同方式的優缺點,幫助產婦了解並自主選擇想要的生產方式,並協同生產。
這位選擇水中生產的蔡小姐本身是三寶媽,前兩次生產都是由助產師協助,這一次選擇到婦幼院區以水中生產方式產下第三胎,對她來說,是個一直想體驗水中生產的「圓夢之旅」。
生產當天,蔡小姐的丈夫、5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在產房內全程參與,由小哥哥親手為弟弟剪斷臍帶;生產後,助產師引導孩子們進行胎盤拓印畫作,以藝術方式紀錄這個特別的時刻。
蔡小姐說,選擇水中分娩後須先「上課」,了解水中生產的注意事項,而在生產當天,進到水裡面讓她覺得很舒服,醫師和護理師們都為她加油且細心呵護,助產師並溫柔表示她生孩子的狀態好美,所有人的陪伴,都讓她溫暖不已。
北市聯醫表示,衛福部推動「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助產師重返醫院是現代世界的新潮流,如英國凱特王妃在英國聖瑪莉醫院在助產師照顧下生產,其他國家如荷蘭、紐西蘭、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產婦是由助產師接生模式。
聯醫院婦幼院區區也正積極培育助產人員,依循醫師與助產師的團隊合作照護模式,理念核心在於尊重孕產婦的需求、參與生產過程的決策,確保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獲得支持與關懷。過程中,助產師提供專業評估、諮商、關懷,可讓產婦感受到獲得支持,建立母嬰親善環境,降低生產風險,進而提升孕產婦滿意度及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