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動車繞道攻台惹議 經濟部聲明引車界不滿

早在2024年爆出中國電動車霸主比亞迪結盟太古,企圖繞道泰國攻台,直至今年7月底太古夜宴立法院長韓國瑜才引發爭議,沒想到經濟部最新聲明與2個月前如出一轍,遭車界質疑政府嚴審中國車的決心。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2025/08/06 06:00
比亞迪結盟太古,計畫將泰國「騰勢」電動車品牌引進台灣惹議。(翻攝網路)

談到中國車「又」來台,汽車界人士看到經濟部的聲明,大表不滿。

「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考量,將嚴予防堵中國品牌車以各種方式進入台灣市場。」

汽車界高層人士質疑,政府一直說「嚴堵中國車」,為何不趕快修正法規,「非得看到車業再一次上演自救和內鬥,才願意出手整頓汽車市場?」

2022年放行MG變相進口釀車界內鬥互咬

他指,2022年中華汽車從中國引進MG,靠低價搶市躍為熱門車款,同業眼紅檢舉國產零件比例僅5%,其餘95%多從中國進口,「當時政府不准中國進口整車來台銷售,卻沒限制國產車零件來源和自製率。」

直至去年3月,立委質詢官員才讓此事引爆爭議,經濟部火速修改法規,7月底推出「國產車組裝在地化供應鏈比重」新制,8月1日上路後,種下另一波同業之間相互檢舉的爭議。

經濟部:可進樣車但未來納管

事實上,比亞迪為了出口電動車,已備戰快一年,6月傳出有意從泰國出口、太古代理賣進台灣,當時記者詢問經濟部得到回覆:「目前未針對第三地生產進口的限制規範,也未收到比亞迪提出車輛審驗。」

時隔2個月,因太古夜宴韓國瑜,比亞迪成為政壇和車界的焦點。經濟部指出,現行法規已禁止汽車整車從中國進口,若導入中國零件來台組裝成車,需符合中國大陸車款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認定作業要點規定,才能銷售及領牌上路。

換言之,現行法規能放行比亞迪從第三地繞道來台?經濟部表示,政府將研議相關法規,針對技術引進、貨品進出口、車輛審驗、車輛銷售等面向,提出可行的管制措施。

經濟部補充,「騰勢」屬於國內新引進車輛品牌,雖依現行規定可向交通部申請進口商資格,依貿易法相關規定進口樣車,再向交通部、環境部、能源署申請審驗,通過後即可銷售及領牌上路,惟未來仍需適用檢討後的管制措施。

車界憂台灣車市淪中美夾殺

比亞迪成立30年,2005年推出首輛電動車,迅速躍為中國電動車霸主,更成為全球首家銷售1,000萬輛電動車的車商。但近期推出價格不到8,000美元的低價入門車款,導致中國車市陷入「內捲」削價競爭,逼得北京不得不出手整頓市場。

如今,比亞迪拚出口並瞄準台灣,「政府要修法就快,別再拖下去。」車界人士疾呼,比亞迪讓中國車業內捲嚴重、殺到見骨,一旦開放比亞迪來台,國內車市如何在中國車低價傾銷、美國車降低關稅的夾縫中活下去。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