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手部衛生日】醫提醒:酒精非萬能 肥皂洗手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病毒

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醫師提醒民眾,酒精噴手非萬能,許多病毒酒精殺不死,用肥皂洗手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病毒。另外也提醒,在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5/05/05 12:41
國泰綜合醫院簡志誠院長( 左六)率領主管們共同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宣導活動。圖/國泰醫院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今年主題為「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手套護一時,洗手保一世),醫師提醒大家千萬別忽略酒精殺不死的病毒,肥皂洗手才能殺死95%以上的細菌病毒,並提醒民眾,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以免一些微小的病菌穿過手套進入皮膚。

為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多家醫療院所都在今日舉辦宣導活動,台大醫院舉辦了「手住抗藥新戰役」為主題的宣導活動,希望提升病友與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的認識。台北國泰醫院也藉由洗手體驗箱活動,讓民眾戴上手套後塗螢光劑,脫除手套後再運用紫外線觀測儀器檢測手上是否殘留螢光劑,了解脫除手套後的手部狀況,深化正確洗手的重要性。

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緩解,民眾對手部衛生的重視程度相比疫情高峰期已有所下降。儘管秋冬季節的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已過,但仍需警惕群聚感染的風險。台大醫院表示,在抗藥性微生物的威脅愈加嚴峻的同時,除了醫療機構應持續落實感染管制的基本功外,手部衛生的重要性仍要重視。

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常見如半熟蛋及生食,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都是透過接觸傳染,對於嬰幼兒、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嚴重可能致命,可見洗手的重要性。

國泰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指出,使用肥皂進行手部衛生,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和病毒,比酒精搓手更有效!尤其在「吃東西前、摸過寵物後、回到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等時機洗手,不僅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及他人健康。

他強調,酒精噴手不是萬能,千萬別忽略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如傳染力強的腸病毒及諾羅病毒等,若家長未落實手部衛生,恐會造成無行為能力的嬰幼兒因此感染腸病毒,嚴重導致肝炎、腦炎和敗血症等併發症;感染諾羅病毒,則可能會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出現抽搐現象,若延誤就醫,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另外,在手套的使用上,不止醫護人員,我們在照護病患親人時,也常需要戴手套,國泰醫院院長簡志誠指出,洗手是杜絕病菌藉由手部傳染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病菌傳染,但要特別提醒民眾,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因手套暗藏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菌,有些極微小的病菌會穿過手套進入皮膚。

近來研究顯示,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依照標準作業流程脫除手套後,仍有4.5%會受到病毒、細菌汙染;此外,過度使用手套也會增加醫療廢棄物及對環境造成影響,不利永續發展。國泰醫院表示,因此院內醫療人員會在預期會暴露病人體液及接觸隔離的病人前,才會戴手套,兼顧病人安全以及落實永續。

◎戴手套前、後洗手5時機:

1.接觸病人前

2.執行清潔或無菌技術前

3.暴觸病人血液或體液風險後

4.接觸病人後

5.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

◎日常生活中洗手5時機:

1.吃東西前

2.上廁所後

3.咳嗽或擤鼻涕後

4.接觸孩童前

5.返家後

◎洗手7步驟:

先用清水沾濕雙手,再使用肥皂或洗手乳進行「內、外、夾、弓、大、立、完」(內:搓手心、外:搓手背、夾:搓指縫、弓:搓指背、大:搓大拇指和虎口、立:搓指尖、完:沖乾淨並擦乾)。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