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天下】遲到500年的正名

關平埔族正名的議題,再度成為討論焦點,原住民委員會認為把平埔族納入平地原住民即可,卻遭到平埔族正名團體反對,如今又成了無解課題。

洪博學(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
2022/07/06 15:55
位在台南的平埔族西拉雅族,不滿原住民身分不被官方認可,聲請「正名釋憲案」,6月28日在司法院前集會發 聲。圖/截自原住民潘燕寶臉書影片

最近有關平埔族正名的議題,再度成為討論焦點,原住民委員會認為把平埔族納入平地原住民即可,卻遭到平埔族正名團體反對,如今又成了無解課題。

從日據時代的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開啟對台灣平埔族的身分語言研究,一直到晚近的林媽利醫師的血源研究,證實幾千年前,來自南島的平埔族,確實是台灣人祖先。

但是,因為21年的鄭王朝統治,加上212年大清帝國統治,官方強制性的漢化結果,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文化語言逐漸流失,平埔族被迫放棄自己,轉身一變成為漢人,過程充滿強勢文化消滅弱勢文化的痕跡。目前,還能夠保存平埔族文化的,只有花東縱谷以及少數山區,但是,隨著時代演化,這些地區的下一代,也被歸入漢人。

平埔族原來的居住地是台灣西部平原,台灣土地真正的主人,荷蘭治台時代,目標是物資貿易,所以平埔族還可以保留土地,但是,鄭王朝之後,政府利用公權力的掠奪,使平埔族土地被迫轉換,土地或被冠上「官田」稱呼,意思就是政府擁有。平埔族的漢化始於鄭王朝,接替的大清帝國變本加厲,用苛稅、勞役強迫平埔族接受漢化,以方便統治,不願接受漢化的平埔族,只能向更深的山區遷徙。

中部的埔里,本來是平埔族離開中部平地移居的地方,但是,隨著漢人人口移民增多,漢人破壞清政府所定的「漢原界碑」,闖進埔里地區盜墾,最後,埔里所保留的平埔文化,也在強大漢化之下突變。

有些拒絕認同漢化的平埔族,只能進入原住民地區,變成原住民身分,例如道卡斯族,「台中大甲的原始主人」就變成賽夏族,如今,埔里名稱雖在,卻已經失去尋根的線索。

大清帝國統治台灣212年,發現台灣是多族群社會,故意放縱族群之間矛盾,導致每次民變,幾乎與苛稅和族群衝突有關,例如漳泉衝突,集體械鬥,閩客衝突,清廷為了平亂,就利用族群之間的矛盾。如今,不團結的台灣社會,其實與歷史有關,而平埔人即便漢化之後,戶籍上仍被清國列為「熟番」。

鄭清兩朝對平埔族的漢化,其實是變相的種族滅絕,這與美國驅離印地安人,只要土地,不要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1830年,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簽署一項《驅離印地安人法案》,目的是奪取印地安人在美國東南部的土地,藉以種植棉花。而且1828年,喬治亞州早就因為發現黃金,引來淘金熱,白人大量湧入,當時所謂已經「文明化」的五個印第安部族,由美國軍隊押送,被強制遷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上,這五個部族包含切羅基人,克里克人,契卡索人,賽米洛爾人,喬克托人。

本來,這幾個印地安部族,居住地就是喬治亞,北卡,田納西,阿拉巴馬,佛羅里達,五個部落總共13萬人,不管老小,遭到集體遷徙,而且只能步行,這場遷徙中,有一半的老人和小孩死於半途,所以,歷史上把這段遷徙之路,稱為「淚眼之路」。

相較之下,台灣平埔族在清政府壓迫下的遷徙,恐怕更加血淚了。

台灣北部土地的主人,本來是葛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葛瑪蘭世居蘭陽溪,凱達格蘭世居淡水,同樣因為漢人移墾人口壓力下,或者被漢人的租地地契所欺騙,最終失去土地,只好沿著海岸公路,向花東內山遷徙,他們最後的身影,也在移居花東海岸村落後才出現。

台灣原住民族平埔族正名團體,為了自己的身世奮鬥多年,。圖/取自原委會

平埔族正名團體,為了自己的身世奮鬥多年,但是,1895年,清廷移交給日本的戶籍上,這些所謂「熟番」,其實已經歸化「漢籍」,畢竟多數人面對壓力,採取妥協,因此,西部平原仍然留著平埔族人,只是身分轉換成漢人而已。

很多家庭還多出當時漢學老師所編造的「假中國族譜」,500年來,台灣人祖先或基於無奈,或被迫,拋棄自己的身分,500年後,由後人出馬,要證明自己的身分是平埔族,恐怕才是一件傷腦筋的大事。

專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