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耀支持大專公私併 台灣科大與華夏科大成典範

受少子女化影響,台灣高教面臨招生衝擊,教育部長鄭英耀今(5)日在因應少子化大專院校退場議題上,表明支持公私立大專整併立場。

廖珪如/台北報導
2024/06/05 17:05 2024/06/05 18:11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明支持公私立大專整併立場。圖/陳賜哿攝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5)日在因應少子化大專院校退場議題上,表明支持公私立大專整併立場。他強調,雖然目前法令上還沒有相關規範,已有台科大和華夏科大合併典範,教育部未來會努力朝這個方向進行。高教司、技職司也已經在盤點資源,教育部都會持續推動,讓私立大專校院對人才培育的使命感得以延續,或技職學校則可轉型單科專門學校。

受少子女化影響,台灣高教面臨招生衝擊,以未來每年17萬7000名新生來估計,約有12萬人就讀公立大專校院,剩下5、6萬人只夠大約50所私校正常經營,教團預估至少有40所私校要退場或轉型,如何讓校產保持最大公益性,成為重要課題。

教育部今天舉行記者會,由新任教育部部長鄭英耀、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張廖萬堅等人與媒體對談。記者會上,媒體也關心鄭英耀對公私立大學整併的態度。

鄭英耀指出,他支持公私立大專整併的方向,雖然目前法令上還沒有相關規範,但未來會努力朝這個方向進行;在法令還未修改前,高教已有很好的典範,就是台科大跟華夏科大,教育部也鼓勵有科研能量、品牌好的學校朝此方向考慮。

樂見台灣高教朝公私併邁進

鄭英耀說,過去都是公公併或私私併,現在產業認為大學培育人才上還有一些落差,面對未來複雜挑戰,應該完整思考大學的發展 他樂見像台科大和華夏科大這樣的典範,教育部會積極鼓勵朝這個方向發展,讓私立大專對台灣人才培育有承諾和使命感,從大愛角度讓校務發展永續。

《民報》曾報導第一起「公私併」典範 去年4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與華夏科技。大學合併過程是各別召開校務會議,兩校均通過「整併計畫書」,採取循序漸進分期整併模式,未來華夏併入台科,校地將為「台科大華夏校區」。

華夏科大已於112學年度停招,115學年度結束後停辦,在停招前,已入學就讀華夏科大的在學學生符合畢業資格由華夏科大核發畢業證書,學校停辦後,延修生由教育部專案安置。過渡期間,台科大提供華夏科大學生圖書館資源,開放修讀學分學程、跨校選修課程免收費、兩校共同規劃微學程。華夏科大中和校區則提供台科大規劃使用,台科大也將成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華夏校區」規劃為授課、研發中心及人才培育基地場域。

此外,台科大預計以專案方式接收華夏科大現有教職員,但華夏科大必須處理員工私校公保轉為勞保的相關事宜,私校公保可能需先完成結算,之後台科大以專案方式聘用後再轉為勞保,依據專長經歷、適才適所,由台科大分4至5年逐年聘任為編制外專案教師及約用職員。

這樣的整併過程,既保障學生受教權,也捍衛了私校教師工作權益。事實上除了雙北市,其他縣市公私立大學的校地資源等,相當不均衡,若透過資源整併、疏散師生的方法整合各地區公私立大學資源,也能達到總統賴清德五二O就職時「區域均衡」的目標;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認為,未來私校退場都能以公立學校及私校資源整併,來審視校地重劃、師生安置,在少子化脈絡下,讓台灣達成高等教育「公共化」目標。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