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超過600件詐騙案 警政署百億10大社群打詐卻降為3個 效果恐打折

根據統計,台灣一天詐騙案件有641件,被騙金額超過3.8億元,警政署今年起打詐目標特別針對網路詐騙,本來鎖定10家社群網路平台,後來降為3家,業界擔心打詐效益打折扣。
詐騙案日益猖獗,警政署以網路科技運用精進計畫為名,在114至116年共計畫編列107.78億元預算,針對行動網路及固網有效進行打詐。不過,本刊接獲爆料,指電信業者今年一月拿到的相關文件,要求驗證的社群網路原本包含FaceTime、LINE、WeChat、Facebook、IG、iMessage、Telegram、WhatsAPP、Signal、Discord等種類的語音、簡訊、視訊等辨識功能。但,刑事警察局上月與業者開會時卻變調,驗證APP從原本10個變為9個,再調降成只有3個是屬於必要項目,讓人憂心打詐成效大打折扣。
根據警政署打詐最新數據,光是一天詐騙案件達641件,被騙金額逾3.8億元,依照警政署規劃今年預算 44億9600萬元與明年預算63億,希望攜手民間電信業者打詐。各家電信業者為搶食電信打詐大餅,分別針對行動寬頻網路流量記錄、全網流量紀錄測試,或網路流量紀錄,推出各項系統採購方案。
爆料指出,根據今年1月間刑事警察局要求的文件內容指出,刑事警察局希望在APP辨識可以看到相關要求:(1) 驗證社群網路(FaceTime、LINE、WeChat、Facebook、IG、iMessage、Telegram、WhatsAPP、Signal、Discord….等)須能辨識其應用種類,至少包含語音、簡訊、視訊等,並敘明可辨識種類、數量及各種類辨識率。
不過,根據了解,四月底,刑事警察局與相關業者開會時卻降低條件,辨識需求從原本的10個變為9個,再調降成只有3個是屬於必要項目,最關鍵的APP辨識需求中提到(1)如有需求,每年至少可提供6次指定APP、3次指定OTT通訊雙方新開發辨識調取功能,且盡力將所開發功能納入於下一次系統更新版本成為常態化功能。(2) 社群網路辨識須能辨識其應用種類,至少包含語音、簡訊、視訊等辨識。
此外,在OTT通訊雙方辨識需求也提到:建置期程內提供9種我國常見APP,完成voice及video之通訊雙方辨識:FaceTime、LINE、Telegram(以上3者為必要項目,辨識率需達90%以上)、其他例如WeChat、Facebook、IG、WhatsAPP…等合計9種。
由於驗證規格變成只要3種app 是「必要」,不禁讓人質疑,是否讓目前只能解3種app 的不合格廠商變合格,然後又提出建置期內完成9種,形同讓原本不合格廠商得標後,再想辦法合格。
業者說,按理來講,進行相關測試時,刑事警察局就應該驗證有哪些廠商合格,並且符合全部需求。為何僅限制FaceTime、LINE、Telegram是必要?國人也常用的WhatsApp、 WeChat、Facebook為何不是必要?其實很多詐團都是利用WhatsApp或 WeChat等APP行騙,驗收條件也應該將全部APP都列為必要,打詐才不會有漏洞,以免浪費百億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