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科新血招11僅來7人 兒醫院長:要讓年輕醫師看到希望
台大醫院最新住院醫師招募結果出爐,兒科再度面臨人力不足挑戰。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坦言,兒科在全院各科的招募排行中「確實排在後段班」,台大兒童醫院原預計招募 11 名住院醫師,第一階段僅募得 7 人,舉行第二階段對外招募。
醫師:不是為了薪水,是為了病童的笑容
醫界常討論兒科醫師待遇,大多認為薪資偏低,但李旺祚表示,其實兒科醫師薪水並不低,與台大其他科別醫師差距不大,跟各行各業相比,也算不錯的收入。但他也強調,許多選擇兒科的醫師並非為了薪水,而是為了「治療病童後得到的快樂」。
「看到孩子康復、家長露出感激的笑容,這種回饋讓人非常快樂,這比薪水更有價值。」李旺祚說,這份成就感,是支撐許多兒科醫師留在第一線的重要原因。

兒科難留人 台大推多元補強方案
兒科醫師流動率高,各大醫學中心皆面臨同樣困境。台北榮總近期訓練的 4 名兒科住院醫師全數離院開業;台大兒童醫院也正在積極布局補強。李旺祚表示,院方正爭取衛福部「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經費補助,預計招募 10 名「專案主治醫師」,除在院內看診外,也將派駐至全台分院及偏鄉地區,布建兒童醫療網。
李旺祚說,目前已有 3 名醫師報名專案主治醫師,今日下午將進行面試。這些醫師未來除臨床照護,也將推動智慧醫療、建立兒童疾病資料庫等任務。此外,為解決夜間值班壓力,院方也新設「專任值班型主治醫師」制度,目前已招募到 1 名新生兒科醫師,明年 1 月上任。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避免人力斷層。」李旺祚說,未來 10 年內將有多名兒科資深教授退休,若不提前培養人才,將難以延續重症兒童照護量能。
曹伯年:新生兒科醫師,是嬰兒的「第一個爸媽」
台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伯年則指出,兒科工作雖辛苦,但充滿生命力與使命感。「我們常是嬰兒出生後第一個面對他們的醫師,有時就像孩子的第一個爸媽。」他笑說,照顧早產兒、新生兒的過程充滿挑戰,也讓他學會「保持初心」與「重新學習」。
針對年輕醫師擔憂少子化導致兒科發展受限,曹伯年認為,兒科的價值不僅是治療疾病,更涵蓋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像疫苗接種、兒童保健、成長追蹤等,都是穩定而長期的需求,政府也有給付與制度保障。」
李旺祚:別再批評「直美」 要讓年輕醫師看到希望
近年醫療環境變遷,不少年輕醫師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取得專科執照前,就離開醫院前往醫美診所任職,被戲稱為「直美」現象。李旺祚坦言,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但呼籲社會「不要再批評直美」,而是要看見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年輕醫師沒有選擇,才會選擇直美。」李旺祚表示,政府與醫療體系應創造更多讓年輕醫師願意投入的道路,而推廣兒童預防醫學正是其中之一。
李旺祚多年來倡議成立「國家級兒童健康研究中心」,希望能結合臨床、研究與公共衛生,推動兒童預防醫學與長期照護。「當年輕醫師看到希望、有願景,他們就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