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景氣循環高峰落在去年1月 現進入收縮期

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為2022年1月,擴張期為71個月,比平均景氣循環40個月還高,谷底可能落在今年4月爾後反彈,但國發會強調「今年太詭譎多變,有蠻多變數」,顧民眾應該審慎面對。

林汪靜/台北報導
2023/03/20 18:25 2023/03/20 18:26
景氣循環高峰落在去年1月後開始收縮,民眾應該有感。圖/陳賜哿攝

景氣不斷下滑,榮景一去不復返!國發會今(20)日提出報告,認定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為2022年1月,擴張期為71個月,比平均景氣循環40個月還高,是景氣循環中第二長,第一長在1956年9月,擴張期為96個月。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景氣到谷底可能是今年4月,雖然目前判斷下半年有望復甦,「但今年太詭譎多變,有蠻多變數。」

國發會今日舉行第107次委員會議,提出「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認定」報告,高仙桂指出這波景氣循環是史上第二長,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從2016年3月起,台灣進入第15次的景氣循環,中間雖然面對了英國脫歐、美中貿易戰、疫情等衝擊,台灣卻受惠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移轉,台商回台,以及疫情帶動的數位需求,2017到2020年之間,如果以年經濟成長率來看,平均是2.79%到3.39%,而以季來看,「我們沒有出現任何的負成長」,最低一季只有0.62%。

在2021年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台灣經濟成長率甚至創下6.53%的最高紀錄,隨著俄烏戰爭爆發,2022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才逐漸往下走,到2022年第四季經濟轉呈負成長。

除了經濟成長數據來判斷以外,高仙桂說,景氣燈號也是一個跡象,從2016年2月的第14次景氣循環谷底以後,到2020年的11月間,台灣景氣對策信號都沒有出現過紅燈或是黃紅燈,最高只有綠燈,從2020年12月開始,出現黃燈跟黃紅燈,「代表景氣已經開始熱了」,2021年有10個紅燈之多,「代表景氣高峰期應該在那段時間」,而2022年2月景氣對策信號開始往下走。

同時,她強調,台灣早期防疫得當,生產幾乎沒有中斷,這也是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表現。2020年疫情爆發時,所有國家皆負成長,台灣卻能維持3點多的經濟成長率,「那時候大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

高仙桂提到,如果2022年一月是高峰,現在開始台灣在面臨收縮期,按照過去景氣循環的平均15個月來估算,今年4月應該就是谷底,景氣落底的訊號可能在第二季出現,不過,她也強調,今年的狀況太詭譎多變,存在非常多變數會決定「我們到底是不是今年第二季會順利谷底到下半年如期復甦」,有期待,但仍然有許多全球經濟風險因素必須注意。

國發會公布景氣循環報告,上一波高點創下史上第二。圖/林汪靜攝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