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車爭霸戰》60萬人潮推動西區翻轉 北車軌道商圈成形

.

李孟璇
2025/11/18 07:30
台北車站從京站到地下街,每個區域都有不同定位與客群。(圖/取自台北地下街臉書)

走進台北車站的任何一個入口,你都能感受到人潮的流動,有人匆匆買早餐奔向月台,有人拖著行李從機場捷運轉車,有人從地下街走向京站,也有人在大廳停下拍照,每天超過50~60萬人次穿梭其間,量體相當於一座中型城市的日生活人口,也讓北車成為全台最具戰略價值的零售與交通節點。

五鐵共構 帶來台灣最穩定、最多元的人潮

台北車站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全台唯一同時匯聚高鐵、台鐵、捷運、桃園機場捷運與國道客運五大交通系統的樞紐。這五條路線將不同縣市、不同屬性的人群帶到同一個點上,從上班族、學生、返鄉旅客、觀光客到外籍旅人,成為台灣最多元的人口交集處。

這樣的結構,讓北車成為少見的「全天候商圈」。早上是通勤與學生為主,中午有辦公族與旅客交錯湧入,午後轉向觀光客與遊逛族群,到了晚上則成為夜間候車與晚餐客群的據點。這種時段差異,讓北車的消費模式比一般百貨更具活力,也更耐景氣波動。

從京站到地下街 北車已成多核心、多層級的商圈網絡

業界人士觀察,北車軌道商圈並不是單一商場的集合,而是一個由多個商業區塊組成的多元商圈,從北到南、從地上到地下,每個區域都有不同定位與客群。

像京站,就是結合影城、時尚、餐飲的現代商場;台北車站二樓以餐飲為主,消費者以通勤族與旅客為大宗;地下街延伸出多條路線,其中K區、Y區以動漫、模型、公仔與平價購物為主;西南側通往北門與郵政博物館,形成新興散步動線;東側則連接館前路、站前商圈,是老台北商業活動最密集的路段。

放眼整個北車周邊,不同商圈各有特色,互相不重疊,卻由北車的人潮串接而成一個完整系統。業界人士分析:「這種多核心、分眾化的結構,是北車與其他商圈最大的不同,也使得北車具有無比彈性與擴張性。」

雙子星案啟動 北車軌道商圈成形

而北車周邊還有台北雙子星(Taipei Twin Towers)開發案,該案在多次流標後,終於確定由藍天宏匯團隊接手,未來將結合商辦、酒店、零售、展演與交通服務,打造一座國際級複合式地標。宏匯集團董事長許崑泰曾豪氣宣示:「雙子星不只是一般的開發案,更將成為台北西區的城市門戶。」

對北車而言,雙子星不只是新的建築體,而是彌補長年商辦量體不足、強化城市迎賓門面的關鍵工程,尤其機捷直達雙子星後,外國旅客的第一個感受點,將從單純的車站空間,擴大到整座新開發案的多元服務與商業動線。

未來北車周邊的商圈不再是各自為政,而是被重新串連成可持續擴張的生活與商務網絡。隨著北車商場重新招標在即,加上京站與地下街累積的成熟客層,北車逐漸從單純的交通樞紐,轉變為台北西區真正的核心節點,一個以軌道為骨架延伸出的完整城市生活圈也因此悄然成形。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