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理健康日】台灣職場壓力好大!7成6民眾因工作危害到心理健康

10月10日是國慶日,同時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將今年的主題訂為「職場心理健康」,國教行動聯盟與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共同發布國人「職場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結果,結果發現7成6認為工作壓力危害心理健康,國教盟呼籲政府強化職場心理健康相關政策,以維護國人心理健康。
這份「台灣職場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收集了1368份在職工作者的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7%填答者認為「工作壓力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憂鬱或焦慮)」。這個結果正好呼應近日公布的「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報告中指出有87%台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與日、韓、香港、馬來西亞相當,高於其他亞洲國家),造成員工敬業度降低、經常請假以及流動率提升,進而導致生產力下降。
同時,也有高達84.4%填答者認為「工作壓力影響其睡眠」、77.3%認為「工作壓力影響其與朋友、家人或同事關係」,還有31.9%同意「因為工作壓力從事不健康的行為」(如過度飲酒),在在凸顯職場工作壓力對國人心理健康已造成重大威脅。
另一方面,問卷結果顯示國人對政府強化職場心理健康政策的殷切期盼,包括:高達94.6%支持「彈性工時」;高達93%填答者支持政府推動「職場心理健康假」來幫助員工處理心理壓力;高達90.7%支持「給予家長每月8小時親職假」。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調查結果凸顯台灣勞動者在面對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挑戰時的需求,尤其是針對有子女的員工,他們對家庭責任和工作平衡的需求尤為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讓企業和政府為勞動者提供更好的支持環境。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張珏也認為,政府應對心理健康應超前部署、積極投資職場心理健康,並整合民間團體與個人,與不同種類職場討論溝通,讓工作者是快樂的,並連結家庭幸福。
聯盟呼籲政府加強相關政策推動,尤其優先推動「彈性工時」、「職場心理健康假」、「親職假」,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支持,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