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球具擬全面對外開放引爭議 教育部急踩煞車強調審慎評估
教育部擬開放中小學球具供社區借用引教師強烈反彈,批缺乏配套恐釀管理與安全問題。教育部強調會審慎評估,先試辦再推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長鄭英耀9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宣布,為推動全民運動,計畫盤點全台3800多所中小學的球具器材,開放社區民眾於放學後及假日借用。然而,消息一出旋即引發基層學校與教師團體強烈反彈,批評此政策脫離現場實際,恐帶來管理、維護與安全等多重問題。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蕙蓉表示,教育部高喊校園活化口號,但對於校園人力短缺、器材損耗、經費補助、場地維護及安全責任等關鍵問題毫無著墨,令人質疑政府高層「活在平行時空」。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指出,政策缺乏明確管理規範,若社區民眾在使用過程中受傷或造成損壞,責任歸屬與後續處理都未清楚交代,恐讓校方面臨法律風險。
新北市一位國中校長不願具名表示,假日學校無人上班,根本無法派人負責開門及管理;若球具遺失或損壞,責任恐仍由學校承擔。他也憂心場地濫用問題,曾有師生返校時發現操場滿地垃圾與煙蒂,甚至有人打架鬥毆。
多名教師呼籲,若中央真要推行此政策,應先規劃專款補助、增聘管理人力,而不是把維護責任推給學校。
面對批評,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10日下午表示,考量地方政府及校方意見,擔心政策引發誤解,將請體育署審慎評估、充分溝通後再推動,後續可能先由有意願的縣市學校試辦,不會貿然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