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台大醫:不應因個案推翻所有人 換照變革應有科學依據

新北市三峽區19日發生一起78歲余姓駕駛在三峽國小外衝撞人群,造成3死12傷的重大車禍,引發高齡駕駛爭議,交通部因此宣布將下修高齡換照年齡,由現行75歲下修至70歲。對此,台大小兒部兼任醫師李秉穎認為,危險駕駛案件應看數據,不該因單一個案推翻所有人,且下修換照年齡恐讓偏鄉長者失去交通自由。
三峽車禍發生後,交通部表示駕照管理將有3大變革,包含考試加嚴增加鑑別度、強化違規者安全駕駛風險意識、協助高齡者安全駕駛,其中高齡換照新制度,包括換照年齡從從現行75歲下修到70歲、新增認知與四肢靈活度等檢測,另外,有違規或肇事紀錄者增加「實地訓練」,70歲後繳回駕照則提供TPASS補助等,最快明年上路。
對此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在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現行成人健檢不得作為目的外使用,未來衛福部與交通部合作加強高齡駕駛安全規劃,衛福部的角色是提供醫療健康評估支援與專業協助,具體細節進行協調,確保制度科學合理。
不過台大醫師李秉穎對此卻表示不認同,在臉書上開砲,指既然「高齡駕駛雖然傷亡數高,但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為什麼要特意去修改年齡限制?自己打臉?他表示,最危險的駕駛是年輕氣盛亂開車或不太會開車的人,自己就有幾次差一點被不打方向燈任意轉彎的轎車撞到,都是那種非高齡而不懂安全駕駛的人。
他表示,台灣總是有個人出事,就以一個個案推論所有人。過去的邱小妹事件,媒體亂推論全台醫師都沒有醫德。如果有個20到30歲的人引發嚴重車禍,那要不要修法20到30歲不可駕車?
李秉穎認為,因為個別的交通事故個案就直接修法或下修年齡限制,這樣做是不合理的,預防風險必須有科學依據,而非看到個案就想修改制度。以偏鄉、交通工具不便地區為例,當高齡者繳回駕照可獲得T-PASS大眾交通優惠,這並非有效誘因,偏鄉地區根本沒有大眾運輸可搭,是變相剝奪了他們的行動自由,政策不能只看事故個案決定,必須根據完整、客觀統計數據進行討論,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他表示,交通部應該做的是根本原因分析,而不是有人哭求,馬上照辦。建議分析不同年齡層交通事故發生率,包括一般車禍、重大車禍和致死車禍比率,比較高齡者與其他族群之間的差異,找出真正的危險因子,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