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後 估40所大專院校退場或轉型 如何不步大漢後塵?

台灣受少子化衝擊原有的學校如何充實生員?如何順利退場?教育團體提醒,如果未來只有50所私校正常經營,預估至少有40所私校要退場或轉型,呼籲教育部就算換部長,也要避免私校不正當退場。

廖珪如/台北報導
2024/06/04 20:03
大漢技術學院退場爭議源起於今年2月,董事會片面對外宣布停辦,未通報教育部,引發師生強烈抗議。圖/截自大漢技術學院官網

教育團體提醒,如果未來只有50所私校正常經營,預估至少有40所私校要退場或轉型,他們呼籲教育部就算換部長,也要避免私校不正當退場。

台灣受少子化衝擊,除了經濟上需要招攬大量人才進來台灣,原有的學校如何充實生員?如何順利退場?也是教育部的一大挑戰。以未來每年17萬7000名新生來估計,約有12萬人就讀公立大專校院,剩下5、6萬人只夠大約50所私校正常經營,教團預估至少有40所私校要退場或轉型,如何讓校產保持最大公益性,成為重要課題。

近期引發爭議的花蓮大漢技術學院退場就相當不順利,在520之前,前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就說今年掌握了幾所退場私校,當時國民黨立委萬美玲就提醒,大漢技術學院爆發退場爭議,但是不在教育部掌握之中,呼籲教育部就算換部長,也要避免私校不正當退場。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自2022年施行以來,不少院校已循條例退場,校產轉做長照等公益用途。大漢技術學院引發爭議之處,除了企圖擅自停辦,更是私校退場條例施行後,第一個利用漏洞規避退場條例,企圖以私校法退場的案例。因此,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今(4)日特別呼籲教育部應立即介入。

大漢技術學院退場爭議源起於今年2月,董事會片面對外宣布停辦,未通報教育部,引發師生強烈抗議。4月由土環系學會會長曾阿明、企管系學會會長林宏瞬、休旅系學會會長李文軒,於4月聯合發起全校性「在校生意見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大漢技術學院學生總人數 498人(不含延修生),此次學生意見調查有效回覆 287人,逾全校在校生之半數。根據系學會聯合發的聲明顯示,堅持原校原班畢業者 260人(90.6%),反對停招停辦者270人(94.1%),應該解散董事會者 270人(94.1%),對董事會不信任者273人(95.1%)。

基於調查結果,大漢技術學院系學會發表聲明,並提出4點訴求:一、建請教育部就本案後續處理決策,學生「受教權」必須做為首要考量;二、系學會強烈要求教育部依國家法律所賦予之權責和義務,就不適任之董事解除其職務,並改組董事會。本校在教育部尚未正式同意「停招停辦」期間,亦請教育部責成相關專責部門接手董事會,並維持本校正常校務運作,以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益。

三、本校在校生依個人初始學習規劃,不接受董事會未經「校務會議」做成決議之校外安置規劃,堅持原校原班完成學業;四、為避免教育部淪為失職,建請教育部限期指派專員蒞校視察,就花蓮0403 震後,大漢校舍軟、硬體設施受損,校長於說明會對同學們承諾的改善作為,迄今仍未見實質作為。

大漢校方面對反對的聲音,完全不理不睬。高教工會指出,大漢技術學院企圖擅自停辦不只是個案,而是私校退場條例施行後第一個利用漏洞規避退場條例,企圖以私校法退場的案例。這種規避退場條例的方式,不但讓教師的慰助金短少近兩個月數額,還會直接剝奪教師至少兩年的薪資與工作權。而學生則是失去了在原校就讀至畢業的權利,很可能被迫轉學甚至輟學。

高教工會認為,學生受教權的保障應該被視為優先的考量,根據過去退場學校的經驗,被「安置」轉往其他學校就讀的學生,其休退學率都明顯偏高,顯見如同「放生」的轉學措施並沒有辦法有效的保障學生權利。

高教工會呼籲,教育部作為教育主管機關,應該正視學生的聲音,主動介入調查大漢技術學院的違法行為,並積極保障師生的受教權與工作權。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