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陳俊聖挺前東家 英特爾18A製程筆電上市時間成謎

.

江星翰
2025/09/04 06:00 2025/09/04 15:42
宏碁預告推英特爾18A製程筆電。左起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資深副總裁Jim Johnson、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翻攝YouTube)

不畏外界質疑英特爾(Intel)18A製程能否如期量產,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選擇「押注前東家」。他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前記者會,騎電動滑板車登場,帶來全球首款搭載18A製程處理器的筆電「Swift AI」,成為英特爾在先進製程困境中尋求突破的關鍵一役。

宏碁IFA舞台秀 Swift AI成焦點

IFA將在9月5日登場,宏碁搶先舉辦展前記者會,宣布成為全球首批推出英特爾最新處理器Panther Lake筆電的品牌。新機Swift AI配備16吋螢幕,重量卻不到1公斤,被定位為「輕薄AI PC新標竿」。

陳俊聖與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資深副總裁Jim Johnson同台,展示雙方合作成果,並透露正聯手開發AI代理人與AI應用案例。外界解讀,這不僅是宏碁在AI PC市場的布局,更是英特爾在製程競賽中扭轉頹勢的戰略宣言。

英特爾18A製程 野心與隱憂並存

Panther Lake是英特爾首度採用18A製程量產的筆電處理器,號稱可實現背後供電(BSPDN),提升速度與效能密度,同時降低功耗。理論上,它將與台積電2奈米正面對決,甚至在部分技術上更勝一籌。

然而,市場傳言18A良率不佳,導致上市時間從今年中延後至年底。這意味著,宏碁Swift AI雖已亮相,但量產與實際上市時程成謎,陳俊聖也僅以「coming soon」一語帶過,耐人尋味。

英特爾追趕台積電的漫長戰役

英特爾因製程延宕,屢次失去PC與伺服器市場的領導地位,被迫將Lunar Lake與Arrow Lake等處理器交由台積電代工。如今,Panther Lake回歸自家工廠,以18A製程投下震撼彈,但能否擺脫「延誤、良率、競爭」3大挑戰,至今仍然是市場最大疑問。

分析師指出,若18A無法順利量產,英特爾將面臨信任危機;若成功,則有望重新奪回先進製程話語權。宏碁此時選擇挺身,等於替前東家背書,也讓Swift AI成為產業觀察的風向球。

AI PC時代 宏碁與英特爾的試煉

隨著生成式AI需求升溫,PC市場有望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英特爾與宏碁合作開發的AI代理人,強調能結合本地資料與網路API,幫用戶自動完成如訂機票、訂旅館等任務。這不僅是產品功能的展示,更是一場對未來工作與生活型態的預演。

宏碁能否憑新機「Swift AI」搶占AI PC先機?英特爾又能否藉18A製程翻轉頹勢?陳俊聖率領宏碁與自己的前東家合作,這不只是一場產品發表,更是半導體產業下一回合的試煉。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