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笑了?留意女人的憂鬱 別讓低潮淹沒你

擁有甜美笑容、主演多部電視劇的日本知名女星竹內結子2020年於事業當紅之際,疑似罹患產後憂鬱症,選擇在位於東京澀谷區的公寓內上吊自殺身亡,享年40歲,震驚全亞洲粉絲,當時竹內結子的小兒子8個月大。2020年聯合國將憂鬱症列為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開朗的人也有抑鬱的時候,但你知道嗎,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推估可能是男性的2倍。
大數據統計 憂鬱服藥人口女>男
每個人總會有過幾天心情不愉快,沒有特別的原因,突如其來的失落感,縱使有滿腔怒火、怨氣,也無處可以宣洩,長期循環、累加下來,累得不僅是身體,心理健康可能也逐漸受到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預估有200萬人以上患有憂鬱症,其中女性罹病比率高於男性;如果以服用抗憂鬱症的患者數來算,台灣2021年服藥人口約150萬餘人,其中女性就佔了92萬人,約是男性服藥數的1.5倍。
為何女性憂鬱人口多於男性?衛福部的資料裡給出這樣的解答,女性隨著月經、生產過程和更年期的進程,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逐漸下降,刺激體內血清素與其他激素的生成,先天加上後天,「情緒」更需要好好照顧。
經前、產後、更年期 賀爾蒙下滑影響情緒
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女性憂鬱症大致上可歸納為三種類型,經前憂鬱、產後憂鬱和更年期憂鬱。經前憂鬱約會在月經開始前一周感到易怒、疲勞,也曾有女性病人表示,平常追劇沒什麼感覺,經期前追劇突然哭點變低,也被家人抱怨「怎麼那麼敏感」,這些都是經前憂鬱的表現。
至於產後,則是賀爾蒙變化最劇烈的時期,也會使女性情緒波動變大;新手媽媽初次面對育兒挑戰、配偶的反應,都會影響身心狀況,但陳彥蓉主任也特別提醒,也需特別關注從全職婦女轉換為全職媽媽的女性族群,這些女性的生活跳脫到一個全然不同的領域,作息、習慣、心情都面臨巨大改變,看似堅強沒問題,其實可能隱藏需要家人協助、扶一把的另一面。
更年期憂鬱又稱停經憂鬱,表徵可能不會像重度憂鬱、典型憂鬱那麼明顯,但會發現平常個性開朗的女性,突然多了些悲觀、沒安全感、猶疑焦慮不確定的情緒,生理上則會心悸、燥熱、失眠。
男兒有淚不輕彈? 求診與否造成數字差距
這些專屬女性的憂鬱症中,受賀爾蒙分泌影響最大,再者,家族病史、基因也是原因之一,但陳彥蓉主任也分析,就社會學角度而論,女性較容易向外求援、走入診間,男兒選擇有淚不輕彈,也是造成男女服藥比例有所差距的可能因素。
據社會學研究統計,以「曾有自殺企圖」做評比,發生人口女性與男性比例為2:1,但若以自殺死亡來調查,比例則完全顛倒,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1。這樣的分布不僅台灣如此,全世界狀況亦同。
陳彥蓉主任表示,女性是容易放下心防、對外求助的,也願意踏進診間尋求諮詢,反之,傳統上男性因背負社會期待,較不會輕易表現情緒、不願示弱,這樣的差異,反映在健保資料庫數字上。
但不說,不代表不存在,陳彥蓉主任分享,臨床上經驗來看,女性到診間求助比例的確較高,不過也曾有女性病人來到診間求診,訴說家庭與夫妻相處狀況,沒想到聽到後來,竟發現先生的狀況反而更為嚴重。
持續低潮不見起色 請勇敢求診求助
經前情緒障礙,多半20歲左右就會出現症狀,明顯的有焦慮、興趣降低、食慾變化大,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身體不適,其中,常見患者還會合併焦慮症(恐慌症),日後也有較高機率產生產後憂鬱或是更年期的情緒障礙。
至於「產後憂鬱」,據統計約有5至8成的產婦,會出現這樣的情緒變化,多半為哭泣、情緒變化大,但產後10天症狀就可能緩解,不過如果憂鬱情緒持續超過2周,可能就需要進一步就診找出原因。
治療上,女性憂鬱症與其他憂鬱症並無太大差別,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或經醫師評估使用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rTMS是一種不需手術、非侵入性、幾乎無痛感的腦部儀器治療,目的是治療對藥物反應不佳或不適應藥物副作用的成人重度憂鬱症,透過磁生電的物理特性,利用磁場所產生的電流來刺激或抑制腦部的活動。陳彥蓉主任表示,針對生理因素大於心理因素的憂鬱症病人,使用rTMS已是國內外皆認可的趨勢;不管何種療法,都是由醫師依個別需求開立處方介入。
%E5%84%80%E5%99%A8%E7%BE%85%E6%9D%B1%E5%8D%9A%E6%84%9B%E9%86%AB%E9%99%A2%E6%8F%90%E4%BE%9B.jpg)
不論是女主內的家庭主婦,或是雙薪家庭中需同時擔負經濟與家庭照顧的職業婦女,都難免有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所以,多多關心身邊女性的身心狀況吧!由家人、親友提供支持性的肯定,或是透過休假、減少社交活動、規律運動,適度排解壓力,都能改善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