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號颱風「蝴蝶」恐生成 氣象署:對台影響仍待觀察

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99W」發展生成,可能發展為2025年第1號颱風「蝴蝶」(WUTIP)。不過各國模式預測分歧,對台影響尚不明朗,氣象署將持續觀察並發布最新預報。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5/01 13:33 2025/05/01 13:41
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99W」發展生成,可能發展為2025年第1號颱風「蝴蝶」。圖/翻拍鄭明典臉書

位於菲律賓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擾動「99W」近期引發關注,部分氣象數值模式預測其可能發展為2025年第1號颱風「蝴蝶」(WUTIP)。不過,中央氣象署及多位氣象專家指出,受限於大氣條件影響,其發展機率偏低,目前對台灣的影響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中央氣象署前署長鄭明典指出,目前北半球「西風帶」仍偏強,導致垂直風切大,不利於熱帶氣旋的發展。垂直風切指的是高空與低空之間風速或風向的差異,當風切過大,將使颱風結構傾斜,進而抑制其強度增強。鄭明典也提到,約一周前菲律賓東方海面出現由南太平洋流入北太平洋的跨赤道流,與熱帶東風交匯後產生逆時針風切帶,部分模式因而顯示可能發展成熱帶氣旋。

目前,各國氣象模式對該擾動的預測分歧明顯。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認為此熱帶擾動發展機率不高,而美國GFS模式則預測周六、周日(5月3日至4日)該系統可能增強。不過,由於大環境條件變化有限,整體發展仍受限制。

氣象署預報員李名翔表示,現階段該熱帶擾動的雲系仍在初步匯集中,未來變化空間仍大。若擾動進一步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氣象署將持續針對其路徑與對台影響發布預報。

歐洲與美國的系集模式模擬結果也顯示路徑差異。歐洲模式預測,熱帶擾動通過菲律賓後將無明顯發展;而美國模式則認為,其路徑可能偏向菲律賓東、西兩側,接著向北迴轉,後續變數仍多,與東亞大氣環流的交互作用仍待觀察。

另一方面,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今(1日)微弱鋒面掠過北台灣,僅帶來局部雲量與零星飄雨,中部以北雲量增多。預估明(2)日全台大多為晴時多雲,白天持續偏熱,花東與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降雨機率。

根據最新歐洲模式模擬,5月3日至4日台灣大致多雲時晴,但因水氣偏多及大氣不穩定,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機會;5日不穩定程度略減,6日至8日清晨將迎來今年首波梅雨鋒面,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可能性。

吳德榮補充,8日至10日鋒面北移,台灣將位於鋒面前緣,天氣偏暖、水氣增加,對流可能再度發展,但由於各國模式預測仍有差異,後續天氣變化仍需密切觀察。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