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懷疑,台灣外匯存底全球第六 就是國際大韭菜!

在這波美元大通膨風暴中,誰手上的美元資產愈多愈吃虧,台灣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六,更是名符其實的國際大韭菜。

零號候選人
2022/07/29 09:05
QE也好,石油禁運也好,貿易冷戰,供應鏈乾坤大挪移也好,這些人為手段製造出來的美元通貨膨脹就是天朝割全世界韭菜的大豐收⋯⋯圖/零號候選人提供

美國5月份消費者物價CPI年增8.6%,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而這和台灣的驢子們有什麼關係呢?

先來解釋這個數據的意思。購買力是指同樣金額貨幣,可購買產品的數量。所以,物價上漲8.6%,等於價格從1元的物品漲到1.086元。

假設驢子持有100美元現金:

當咖啡1杯1美元,驢子可以買到100杯。但當價格漲到1.086美元,只能買到100/1.086=92.08杯!100美元的咖啡購買力損失了7.92杯。所以物價上漲8.6%,美元現金購買力損失不是8.6%而是 7.92%。以此類推,物價上漲100%,購買力損失不是100%,而是50%。

而當驢子擁有的100美元變成台灣的外匯存底5,489億美元(假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呢?

損失的購買力是5,489億x7.92%=435億美元,以美元匯率29.58估算,外匯存底購買力損失約台幣1兆2,859億元。

有的驢子可能會問,這個計算的假設是以5,489億的美元現金基礎計算,但是央行的美元資產大多數是會產生收益的有價證券,所以購買力損失應該會小於1兆2,859億吧?

也就是說,外幣資產購買力損失率應該等於外幣通貨膨漲率-外幣資產收益率。

由於沒有央行的資產及損益明細,為避免對央行不公平,我們用未扣除壞帳等成本的毛收估計。外幣資產毛收益率約1.65%,扣除毛收益率後,美元資產損失率=7.92%-1.65%=6.27%。央行的外匯購買力損失金額降低到=5,489億x購買力損失率6.27%x匯率29.58=1兆180億台幣。

又有驢子們提出,央行持有的外幣資產不只有外匯存底吧,僅用外匯存底估計購買力,會導致損失被低估。

自從美國學者公開質疑台灣央行隱匿外匯真實數字後,央行在透明度上的確有進步,央行除了5,489億的外匯存底,還自行公布有888億美元的換匯交易,72.6億美元的外幣拆款,及434億美元存款擺在其他國內銀行(註:存款係2021年底數據,並非當月最新資料)。

所以,扣除不受美元通膨影響的56億黃金,央行受國際通膨影響的外幣資產高達6,949億美元;資產調整後,央行購買力損失金額約6,949億美元x購買力損失率6.27%x匯率29.58=約台幣1兆2,888億。繞了一圈,購買力損失的估計又回到一開始估計的水準。

割韭菜,一年新台幣1兆2,888億的購買力損失代表什麼?

讓零號候選人算給你們看。以2021年台灣國民消費金額12兆6,408億計算,等於一年全台消費損失9.8%;以去年6兆947億的國民儲蓄淨額計算,等於一年損失全台儲蓄的21%。

以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40萬元/年計算,這個損失等於全體322萬2,000名大學畢業新鮮人工作第一年的全部收入。

如以台灣2,331萬9千的總人口計算,等於平均每人一年損失5萬5千元;以每戶3人估計,平均每個家庭一年損失16萬5千元。

假如美國通貨膨脹持續攀升,損失還會持續擴大,所以QE也好,石油禁運也好,貿易冷戰,供應鏈乾坤大挪移也好,這些手段製造出來的美元通貨膨脹就是天朝割全世界韭菜的大豐收⋯⋯

驢子們,你們還覺得外匯存底越高越好,好棒棒嗎?

嘿!如果你希望改變這個現況,請一起分享零號候選人的認知作戰報,我們下次見!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