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台灣人民從「抗中保台」升格行使「自決權」淺談2024年台灣大選

中國禁台灣農漁產品輸入 目的在轉移台灣「國家主權」議題
九合一選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呼籲民進黨和支持者堅持「抗中保台」概念,希望台派人士支持台灣本土政黨縣、市長候選人,北京當局對於民進黨之用意,了然於心,於是利用「禁止台灣食品進口中國」等次要的社會議題,轉移台派媒體之焦點,促使台派媒體帶風向誤導本土派台灣人,終其目的,是在為防止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覺醒」,進而封殺台灣人「2024年台灣領導人選舉」行使「自決權」,對此台派團體要有所警覺,及早準備並採取確行動。
從2022「抗中保台」升格至2024行使「自決權」
台灣全民投票(公投)無論成果如何,投票之立意和過程,皆有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民意趨向的意義,如同2018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投出超乎預期的「同意票數」,以及2020年大選,蔡英文總統以超過817萬票成功連任,創下台灣選舉史上最高得票數等,台灣本土政黨已經獲得大多數台灣人之信任,對此國際媒體皆給予肯定與正面報導,國際社會對大多數台灣人之民意也開始有正面的解讀和認知,近年來美、日等國官員和智庫更陸續透過管道和國際政治語法,對「台灣人民」「台灣問題」表達關切之心意。

台灣獨立最重要的 在於當地住民建國之決心與意志
誠如台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作的『台灣建國學』以及其系列論述,過去主張「台灣地位未定」、「台灣不屬於中國」,主張獨立建國、宣布獨立的時機,一是舊金山和約前後,一是解嚴前後。
50、60年代暫時有台灣地位未定的時期,但是舊金山和平條約成立之後,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至今,「台灣屬於中華民國政府之下的中國」是事實證據,為掌控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美國與西方各國決定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繼續占有台灣,等於是承認中國擁有台灣的領域主權。
然而台灣人民要獨立建國,不必主張地位未定,最重要的,是表明建國意志宣布獨立。「宣布獨立」不是指正式發表獨立宣言或寫成文字,而是看台灣人有無堅定、明確的行動,向國際社會表達獨立建國意志,事實上「宣布獨立」並沒有明文規定之特定形式與條件。
因此,任何方式對外表達獨立行動,就稱之為宣佈獨立,例如促使台灣政府策劃放棄金門和馬祖,以及故宮中國歷史文物之行動,也是台灣「宣佈獨立」的方式之一。
2024大選是台灣主張主權國家的最後機會
「2024年台灣領導人選舉」是台灣全民選舉最具有法理意義的具體行動,也是台灣人民主張台灣是主權國家最後的機會;代表台派的候選人應於政見和演說中,向全體選民正確說明「中華民國的法定地位真相」與「台灣獨立建國正當性」,必須告訴全民,台灣繼續維持中華民國體制,就是在使得「台灣成為中國的領土」是在「一個中國」之下的台灣,不但無法成為主權國家,而且會繼續受中國威脅併吞。

維持中華民國體制 無法逃避來自中國的威脅與戰亂
台灣建國之後才能與國際安保體制聯結,在國防、經濟、投資等獲得保障,也就是說,透過「2024年台灣領導人選舉」行使台灣人民自決行動,是台灣人民自主性的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具體行動。(請參閱拙文≪台灣人民務必將成果轉化成為「台灣獨立建國」力量≫)。
「台灣有事」等「台灣人民有事」,自己的台灣只能靠「台灣人民」自己救,卡達世足賽期間,日本政府正在為「保有對可能敵國(中國)的反擊能力」,決議大幅提高防衛費,同時透過媒體政評節目向日本眾加強宣導說明,此重大預算案之理由,可見「台灣有事」已經是日本政府之共識,「台灣人民會有事」可想而知。
然日本若深入探討「台灣有事」將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勢必將涉及中國的內政問題,日本政府無法介入,也間接說明為何近日日媒體已有調整長達數月以來俄、烏戰情評論之比例,改由學者專家探討說明日本政府調整防衛預算之意義,並做國家稅收運用等相關分析。
台灣問題國際化 國際社會才能對台灣伸出援手
因此台灣獨立建國需要由台灣人民「主動的」站起來,向國際社會正確發聲,將「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是促使美、日等國家得以「合法的」協防台灣唯一的方式。
然而,由於堅持「中華民國的法定位」以及對台灣獨立建國的誤解等,台灣人民自決意識雖已見抬頭,但是本土派台灣人至今未能主動切割中國、主張兩岸兩國,這使得日、美與國際社會皆無法主動介入台灣問題。

對此,台派政黨和團體當盡速支持者說明「中華民國是中國的非法政權之真相」,同時對國際社會明確主張中國、台灣為兩國,在『台灣建國學』一書中對於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皆有詳細之學理和事實論述,吾人期待關心2024年大選的台派團體和支持者,廣為推廣和閱讀。
總之,台灣人民於2024年大選期間,心須「先」展現出主動的「自己建立國家自己守護」意志,表達脫離中國的中華民國體制之意願,世界各國才能對伸出援手、共同協防台灣。
專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