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誰繼承】擔心遺產被兄弟姐妹瓜分? 專家呼籲先立遺囑

目前特留分修法研議中,不少民眾憂心,在法律尚未修正之前,自己的遺產仍可能被疏遠的手足依法分走。台灣遺囑協會理事長劉韋德指出,特留分制度在現行法中仍有效,若未立遺囑,遺產將依《民法》既定順序分配,建議民眾可以提早做規劃。
特留分具兩面性 保障與干預之間難取平衡
劉韋德表示:「特留分在法律上確實具有兩面性與爭議。」他解釋,特留分制度的設計原意在於維持繼承權的「最低公平性」與「基本照顧義務」,在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裡,若沒有這項保障,許多女兒可能被排除在繼承之外;同樣地,對於身心障礙、缺乏謀生能力的子女,特留分也能提供一層最基本的法律保護。
然而反對聲音同樣強烈。劉韋德說,有批評者認為,特留分制度已過度干涉個人的財產處分自由,讓許多辛苦一生累積的財富,最終無法依照自身意願分配,「這樣的規定,對被繼承人而言其實非常不公平。」
專家籲推廣遺囑觀念 「越怕談,越容易出事」
劉韋德呼籲,現行法規除了要進行修訂,也應推廣遺囑觀念,讓被繼承人能預先規劃,「台灣人怕談死亡,但越怕談,越容易留下爭產風波。立遺囑不是不吉利,而是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
他坦言,遺囑不但可以實現自己的意志,也可以作為未來生者的指引,但目前僅不到10%的國人有預立遺囑,以致心願經常無法達成,子女亦無所依循,甚為可惜。
有鑑於此,劉韋德號召幾位熱心公益的專業律師、退休司法官、民間公證人及有志人士,2023年共同發起成立台灣遺囑協會,協助國人預立遺囑,「協會律師提供遺產繼承法律、遺產稅諮詢,也能協助民眾做複雜遺囑設計規劃,甚至有免費代擬遺囑服務,協助預立正式有效遺囑。」
立遺囑前 先做這三步驟
而在立遺囑前,劉韋德建議民眾可先完成三個準備步驟。第一,要先確認法定繼承人是誰,包括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姊妹等,了解各自依法可能享有的權利,才能避免後續糾紛;第二,盤點自身財產,清楚列出名下的房地產、存款、股票、保單及投資標的,必要時可委託專業人員協助整理資產明細,確保日後不遺漏;第三,思考如何分配與規劃,像是否要設立信託、指定財產用途、進行遺贈,或依照受益人的實際需要進行分配。
劉韋德表示,在法律尚未全面更新之前,這些前置作業能幫助立遺囑人釐清自身意願與法律效果,也能讓遺囑內容更具完整性與執行力,「越早開始規劃,就越能確保遺願被確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