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醫系列7】憶洪瑞松教授隨筆~~

洪瑞松教授長期擔任李登輝總統心臟主治醫師,名列臺灣百位名醫。《民報》特別選在洪教授離世一週年,轉載高雄長庚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吳炯仁醫師的文章,談他進入心臟內科領域,受到洪教授的指導與啟發。

吳炯仁醫師(高雄長庚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曾任中華民國心臟介入醫學會理事長)
2023/02/16 08:00
洪瑞松教授是全亞洲第一位完成經橈動脈冠狀動脈擴張術的心臟權威醫師,是國際知名心臟科權威。圖片設計/佳佳

【寫於洪瑞松教授逝世一週年紀念文】

洪瑞松教授(19369.27-2022.2.11)是全亞洲第一位完成經橈動脈冠狀動脈擴張術的心臟權威醫師,創立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長期擔任李登輝總統心臟主治醫師,名列臺灣百位名醫,也是國內許多心臟科醫師敬重的導師。洪教授畢業於日本國立東京大學醫學部,曾至世界著名的美國梅爾醫學中心研究,並於美國醫學院、醫學中心任教專攻心臟內科,成為國際知名心臟科權威。民國67年應臺北長庚醫院之邀,返臺擔任心臟內科主任、副院長。洪教授在世時曾教育無數醫界菁英,他曾說過「一位良醫,醫術再精湛,受限於時地,能救治的人畢竟有限;而透過教學,如同風行草偃,可以造就更多的良醫,救治更多的人」。【一代名醫】系列共六篇, 總共刊載了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傅懋洋醫師回憶恩師引進門,以及臺大醫學院黃瑞仁教授分享洪醫師對後輩的無私教導、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醫師因為洪教授的關係,牽起和長庚深厚的緣分、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醫師,回憶自從他進入長庚第一個月與洪老師緊密互動、近身觀察的言教、身教。本系列刊出後受到醫界熱烈的迴響,《民報》特別新增系列7,轉載高雄長庚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曾任中華民國心臟介入醫學會理事長吳炯仁醫師在《洪瑞松教授紀念集》中,回憶他進入心臟內科領域受到洪教授的指導與啟發,洪教授用身教、言教成為醫界後輩最好的Role model。《民報》也藉這一系列文章,向一代良醫洪瑞松教授致上最高的敬意。

初認識洪醫師是大五心內科由他來講課時,那時由吳德朗最高顧問及洪副院長輪流於週末至台中授課,兩位教授精闢的講課,個人身為心內講義組成員,必須一再反覆聽著錄音帶,一字不漏地編寫出講義。進入長庚兩年的見習、實習,每一次的CV round都是我最期待的學習機會,幾乎每一次都自告奮勇地坐在第一排位子上,洪教授的武功秘訣早已牢記在心,所以洪醫師對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奇怪了這瘦小子怎麼都考不倒)。

畢業後選擇醫院時,已抱定追隨兩位老師的足跡,心臟內科是我將來學習的目標,每一次跟洪教授查房,都需要前一天提前加班把病歷背得滾瓜爛熟,有一次老師沒來之前就提前幫病人辦理出院手續,結果漏了尿酸資料,老師站在護理站的旁邊訓誡我幾乎達一個小時,之後才知道洪老師就是如此的嚴格訓練每一位學生,一絲不苟確如日本匠人心態。

吳炯仁醫師(左)與洪教授合影。圖/翻拍自《洪瑞松教授紀念集》

1987進入心內研究員訓練時期更是兢兢業業,當時正值風濕性心臟病盛行時期,住院病人中約1/4到1/3為風心病病人,而於1986年洪醫師邀請日本外科醫師Inoue教授引進PTMC(經皮下氣球導管二尖瓣擴張手術)技術,常常我們要遊走於心臟內外科之間尋找適合的病患,曾有幾次從張仁平副院長(當時為年輕的主治醫師)手下,經由張昭雄院長同意偷渡至心內科,發展當年的PTMC偉業,洪教授也因為此技術和Inoue教授揚名於全台灣及全世界。老師以PTMC為題,曾發表了數十篇SCI重要論文,包括本人以第一作者發表於長庚醫學雜誌的論文,是二尖瓣狹窄合併肺高壓病人經PTMC治療後,肺動脈壓力可以下降,且經過三個月及六個月追蹤肺動脈壓,還可以再逐漸下降。

升上主治醫師後,奉老師之命南下高雄長庚醫院,除了風心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療也如火如荼開展,第一次出國參加會議也是由洪老師安排至San Francisco Heart Meeting,之後留下在San Francisco Medical Center見習當年與Dr. Richard Mayer及Simon Sterzer做PTCA(經皮下氣球導管冠狀動脈擴張手術)的英姿及如何使用不同的Device治療冠心病患者,當年手術皆由股動脈完成,8-9F sheath是家常便飯,術後的止血(manual compression徒手壓迫)就是研究員的一大痛點了。

1996年洪老師安排介紹至Prof. Eric Topol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研習動物實驗防止PTCA再狹窄之預防及治療,同一年老師因為照顧年老母親盡孝原因,轉至台中中國醫藥大學任職。

橈動脈的技術引進台灣乃源於1994年5月我至法國吐魯斯參加PCR冠心病介入治療會議,第一次看見冠心病介入經橈動脈完成後,病患可以直接下床走出導管室非常Impressive,回台後跟老師報告並徵求他同意開展TRI(經橈介入治療技術)。他用台語回了我一句「這甘會塞」勉強同意,隨後於 1999年發表了我們第一篇TRI論文(後來他比我更熱衷)。藉著我們的推展TRI冠心病介入已經成為目前台灣、大陸、日本、韓國、香港等地的主流,洪教授的貢獻不遑多讓。

1996年後洪教授雖然離開長庚體系至中國醫藥大學,但是教學的熱誠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幾乎每年高雄長庚會邀請老師南下作bedside teaching(床邊教學),“LQQ OPERA”口訣及slides都成為他的Legacy,更甚於廈門長庚初成立之時,他也屢次要求我安排他至大陸授課及bedside teaching,講課的酬勞雖然微薄,他從來沒有計較,就是用身教言教成為我們最好的Role model。

洪教授用身教言教成為醫界最好的典範。圖/翻拍自《洪瑞松教授紀念集》

他的一生雖然畫下句點了,但是他的風範及影響力將持續的影響我們,帶出更多傑出的學生是他一生最大的志願,願老師安息,師母及女兒們得安慰。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