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改30周年 實驗教育面臨政府教育制度的結構性考驗
如果以1994年「四一0教改運動」為起點,台灣教育改革剛好屆滿30年。30年來,無論在教育重要法令的制定、民間教改團體社會力量之發展、教師在校園權力結構與專業角色之變化、中小學課程教學與多元升學管道之變革更新,都大大地改變了台灣的教育樣貌與生態,教改30年來,另外一項很重要的教育革新,就是「實驗教育」的出現。而以過去20多年台灣實驗教育的發展,從1999年總統公佈的《教育基本法》的內涵來看,其中包括規定人民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權由中央下放至地方,保障弱勢族群受教權,鼓勵私人興學,得將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等內容,而宜蘭縣則在2001年領先各縣市最早公佈了「宜蘭縣屬各級學校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現因中央之「實驗三法」制定完成開始執行後於2020年廢止),也因此在21年前出現了包括宜蘭人國國中小等2所台灣最早「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
但在台灣教改進入第30年,實驗教育卻面臨考驗。
宜蘭縣政府去年7月對外公告「委託私人辦理人文國中小,公開徵求評選學校經營計畫」的新一期委託案,但由人文現有親師團隊組成之「社團法人孩籽實驗教育協會」提出經營計畫書後,經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委託之審查委員會3次初審,結果為「不通過」,而前一期的六年委託案即將在今年7月31日屆滿,意即從8月1日開始,宜蘭人文國中小將暫無委託人經營,提出委託經營計畫書的「孩籽實驗教育協會」對審查結果對外發出新聞稿表達相關立場如下。
社團法人孩籽實驗教育協會新聞稿
【台灣教改三十周年之際,實驗教育面臨嚴峻考驗】
2024年 ,在台灣教育改革迎來三十周年之際,島內首批實驗教育學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危機。台灣最早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宜蘭人文國中小,現正處於續約危機之中。
宜蘭人文國中小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歷程,基於阿德勒的理論與人本主義思想,創造多元靈活的學習環境,吸引許多家長「島內移民」,舉家搬遷到宜蘭就學。然而,目前學校遭遇到嚴峻的辦學危機,其續約問題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可能隨之成為歷史。而人文不是面對第一個這樣問題的老牌實驗學校,2021年,由行政院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的母親李雅卿號召創建的新北市種籽實驗小學也同樣遭遇危機。
這些實驗學校所面臨的困境,凸顯了台灣在持續推進教育創新過程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這次宜蘭人文國中小的續約問題,在宜蘭縣政府提出公開徵求委託辦理經營計畫後,由人文親師組成社團法人孩籽實驗教育協會提出經營計畫書,面臨縣府初審結果為「不通過」的結果,意即今年7月31日約滿後,人文國中小將暫無委託人經營,而將由宜蘭縣政府接續管理。
但不通過的明文理由,包括,部分審查意見根本反對公辦民營、或不願意讓外縣市居民移入宜蘭受教育等等,過程中不斷質疑團隊運用經費的能力,卻忽視「過去六年同一團隊治校期間,從無任何經費使用爭議、且每項經費支出皆通過政府主計單位審核」之事實等等諸如此類自相矛盾之審查意見,令提出經營計畫書之團隊無所適從,且在在違反實驗三法精神。
實驗教育學校「公辦民營」的重要性,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第四條」,為實踐國民基本教育之公益性、公共性原則,同時,也為了維護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場域與品質。以「公益性」來說,我們應該要照顧全台各種天賦與特殊需求的學生與家長,且實驗教育並非貴族學校,更非菁英學校,而成就每個孩子的教育仍需要較高的教育成本,唯有「公辦民營」的方式,才能兼顧公共性與個別性平衡的課題。人文國中小採取「有機體課程」,並非單一課程課綱,基本學科能力非單一績效指標,教育理念重視「主動學習動能」、「自主學習能力」、「自信學習展現」等等。
但目前台灣在「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的委託辦理方面,需要百年樹人制度性的支持與承諾,反之就將導致台灣實驗教育似乎不進反退,當初推動法案改革的教育前輩對此不免感到憂心;事實上,在實驗教育的推動過程中,政府教育部門的支持,與整體制度的彈性,對於這些學校的存續至關重要。
孩籽實驗教育協會呼籲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視這樣的問題,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以確保實驗教育的持續發展和創新。教育改革不僅是改變教學方法和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支持創新和多元發展的環境,唯有透過政府持續的投入和支持,台灣的教育才能真正迎接未來的挑戰,培育出能夠適應快速變化世界的下一代。
在這教育改革的重要時刻,期待政府能夠採取行動,積極參與推動實驗教育,並解決這些實驗學校面臨的問題,並非只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去框架學校的方向,落實實驗教育精神,並為台灣的教育創新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