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迎接脫罩潮「特定族群」仍要當心!高危族群治療新選擇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自2019年起肆虐全球, 至今已經超過三年. 即使疫情起起伏伏, 離真正的疫情終結, 始終還缺臨門一腳. 所幸隨著病毒株的變異, 造成重症的比例緩緩下降. 目前絕大部分的 COVID-19 確診者皆為輕症, 經過適當的休息與支持療法也都能獲得痊癒. 對於有共病或高風險患者, 倍拉維(Paxlovid) 與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 亦能提供確診者有效的治療, 降低重症的機會.
然而傳染病預防還是勝於治療. 除了密閉場所或人潮聚集之處戴口罩, 勤洗手, 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以外, 疫苗的注射是必要的. 從線病毒疫苗(例如AZ疫苗)到mRNA 疫苗(例如莫德納疫苗及BNT疫苗), 政府已提供了完整的疫苗接種政策, 來預防 COVID-19 的感染. 疫苗屬於主動免疫, 注射後藉由健康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來降低COVID-19 感染與產生重症的機率. 然而特殊族群對於疫苗的主動免疫效果較不理想. 其中接受anti-CD20 單株抗體清除B細胞以及剛剛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 疫苗注射後產生抗體的能力極低, 無法達到預防感染和減低重症的目的. 被動免疫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所謂被動免疫就是直接給予對於主動免疫功能不佳之病患對抗COVID-19 抗體的方法. 目前政府提供公費COVID-19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 (Evusheld) 給特定病患於暴露前預防或是治療使用.
COVID-19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使用在暴露前預防適用於以下幾種狀況:
- 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
- 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
- 曾在一年內接受 CAR-T 治療或 B 細胞清除治療 (B cell depletion) 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
- 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血液腫瘤病患(淋巴肉瘤、何杰金氏淋巴瘤、白血病)
- 感染 HIV 且最近一次 CD4 < 200 cells/mm3 者
根據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使用COVID-19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作為預防之用, 注射後六個月內可降低83%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風險。
使用在治療則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所定義之以下任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五天內之成人或 ≥12歲且體重≥40 公斤之輕症病患:
%E6%84%9F%E6%9F%93%E8%87%A8%E5%BA%8A%E8%99%95%E7%BD%AE%E6%8C%87%E5%BC%95%E3%80%8D%E6%89%80%E5%AE%9A%E7%BE%A9%E4%B9%8B%E9%87%8D%E7%97%87%E9%A2%A8%E9%9A%AA%E5%9B%A0%E5%AD%90.jpg)
值得注意的是, 單株抗體少有藥物交互作用;效果佳,根據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指出,如能於出現症狀後3日內投藥, 能夠降低住院或死亡風險88%、5日內投藥則可降低67%風險;治療後可在體內維持近6個月保護效果. 簡而言之, 高危族群確診,除了抗病毒藥物之外,還有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成為治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