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早期警訊勿輕忽 國健署籲女性異常出血及早就醫
國健署提醒女性注意,子宮內膜癌早期徵兆為異常出血,肥胖會增加罹病風險。女性應注意身體變化、及早就醫,維持體重降低風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特別好發於50歲以上及停經後婦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4)日提醒,陰道異常出血是最重要的早期警訊,若能及早察覺並就醫診治,存活率相對較高。
國民健康署指出,異常出血症狀包含停經後再度出血、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增多或持續紅色分泌物,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疲倦、貧血或下腹悶痛。國健署特別澄清兩大迷思:首先,雖多發於停經後,但年輕女性也可能罹病;其次,無性經驗或抹片檢查正常者,仍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若有異常症狀須及早就醫。
此外,肥胖為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國際研究顯示BMI超過30,罹病風險大增;國內資料指出,肥胖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為正常體重者的兩倍。隨著國人生活型態改變,肥胖與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皆逐年上升。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女性應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降低罹癌風險。若出現不尋常出血或其他症狀,務必盡快就醫診斷,及早治療,為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