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選民投票首考量政見 蔡詩萍:選情並非如此
民報9月國政民調結果顯示,49.9%將近五成的選民投票時,首要考量「政見」,感覺很理性,但真正投票時卻不太參考政見。
林子頊/台北報導

《民報》9月國政民調今(30)日公布結果顯示,49.9%將近五成的選民投票時,首要考量「政見」,第二多是考慮「候選人」,此類選民佔30.7%,第三多才是看「政黨」投票,此類選民僅佔11.8%。資深媒體人蔡詩萍指出弔詭之處,民調結果顯示台灣選民算是理性投票,但依過去選前經驗,民眾通常不太參考候選人政見,媒體也對政見不感興趣。
求真民調總經理關智宇認為,民眾在接受民調時,通常會有「道德式的回應」,感覺很理性,但好像很少反映在選舉結果上,關智宇說明,民眾通常在回答民調時,會認為自己若不回答「政見」,就是不理性選民,所以民調結果如此。但真正到投票前一刻,民眾內心只會選擇同溫層關注的政治議題,不會特別關心候選人政見。
關智宇認為,台灣的政黨及民眾更加重視候選人的形象。他舉例,前陣子林佳龍積極參選台北市市長,且提出其參選願景,但民進黨最終仍提名陳時中出來競選。他認為,或許當時民進黨提名林佳龍,民眾會更聚焦討論對自身有益的政見,不會像現在都在討論「人的形象」。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曾冠球表示,民眾首先參考政見,的確能展現出理性選民的特質。不過他提醒,民調調查時間剛好卡到論文抄襲、學歷爭議以及緋聞事件的延燒期,這些議題幾乎佔據所有的媒體焦點,導致政見版面被排擠,無人關心。
本次民調以全國22個縣市、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為訪問對象,採市話、手機併用的雙底冊抽樣,人員電話訪問調查;訪問期間自2022年9月24日至26日,共完成1,078份有效樣本,其中市話、手機各539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個百分點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