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超過80公分恐患心血管疾病 母親節給媽媽一個擁抱測量「心」健康

女性腰圍若超過80公分,就要小心心血管疾病!在母親節前夕,醫生建議,不妨給媽媽一個還手擁抱,藉由剪一方式測腰圍,也幫媽媽測出心血管健康。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5/05/06 12:50
演員趙小僑與兒子劉子銓呼籲大家,可藉由擁抱量腰圍,幫媽媽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圖/黃星若攝

母親節即將到來,在獻給媽咪一個甜蜜環手擁抱的同時,也可以同時測試媽咪是否健康!台灣肥胖協會指出,藉由簡易測量腰圍的方式,可以反映出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女性處於產後與更年期成2大脂肪堆積、體位超標時期時更要注意。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指出,腰圍反映內臟脂肪多寡,過多將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研究也顯示,女性腰圍每增加10公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將上升3.4%。

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19歲以上女性腰圍超標率達52.9%,45到64歲超標比例為59%,64-74歲甚至達75%,等於近8成腰圍過粗!林文元說明,「產後」與「更年期」由於賀爾蒙與生活習慣改變,是脂肪堆積、體位超標的2大時期。

其中,近8成女性產後一年無法恢復孕前體重,平均體重增加1.6到4.1公斤,未親自哺乳者可能增加更多;而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若活動量不足、飲食不當,腹部脂肪更易堆積,體重平均增加約3.4公斤,腰圍增加5.7公分,且更年期後女性的心血管風險也會顯著提升。

該怎麼藉由簡單擁抱發現腰圍是否超標?台灣肥胖協會指出,由於兩手伸長相當於身高,以一位160公分成人雙手繞過媽媽腰部,交疊握住手肘時,環抱內徑約為身高的一半,即為80公分,正好是女性的腰圍標準。若超過這個標準,得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百病胖為先。」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表示,肥胖與200多種疾病相關,本身也是慢性病,需要被治療。他指出,近年來已有充足的臨床證據證實,肥胖者減去5%原體重可改善健康,減去15%可降低如心血管死亡、心衰竭風險等。

不過減重對許多人來說「知易行難」,許多單純由飲食、生活作息改變、運動,很難達到10%以上的降幅,尤其是對於因肥胖導致膝蓋關節壓力過大、代謝性脂肪肝炎,或因長期依賴飲食紓壓造成意志力難以抵抗食慾等,輔助藥物成近年的體重管理新利器。

吳至行指出,目前台灣共有4種合法且符合減重適應症的輔助藥物,包含每日的口服排油藥、抑制食慾藥、每日一次的針劑藥物,以及較新每週一次的針劑腸泌素藥物,只要是BMI≥27,就符合使用針劑的適應症。研究顯示,僅透過生活習慣調整,約減少5-10%體重,但若以每週一次針劑藥物輔助,可達15%以上,也能降低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20%左右的風險。

演員趙小僑也分享自己產後減重的經驗,她表示從小因為媽地時席冠,幫助她養成吃不胖的好身材,沒想到在42歲生下女兒後,怎麼都瘦不下來,在尋求專業醫生幫助後,他找到正確減重方式,藉由吃高蛋白食物的飲控,健康安全管理體重,成功瘦身。

面對即將到來的母親節,她以自身經驗呼籲每位媽媽重視自己的腰圍健康,守護自己及全家的幸福。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