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立秋1】立秋預防秋老虎傷肺 中醫師提供溫潤食材食譜助養生

8月7日是「立秋」,立秋後若天氣仍炎熱,則代表進入了「秋老虎」時節,中醫師建議大家進入主燥邪的秋季,可以吃溫潤的食材幫助養肺,防止秋燥傷肺。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4/08/08 23:22
中醫師指出,立秋後,養生重點會放在「滋陰潤肺」上。圖片設計/佳佳

宜:滋陰潤肺

忌:過燥食物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說台灣仍是暑熱的天氣,不過古諺云:「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指立秋後每下一次雨就會涼快一點,漸漸擺脫夏天潮濕炎熱的氣候。

立秋雖代表進入秋天,但由於天氣仍炎熱,加上秋天主燥邪,中醫師提醒民眾要將養生重點放在「滋陰潤肺」上,減少秋燥的發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指萬物在此時收斂成熟,不再生長,因此農民大多趕在立秋前完成插秧工作,再遲稻作就生育不良沒有收成了;另外,俗諺「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指的是立秋這一天如果打雷,對二期水稻的收成會有不好的影響,因此對農夫而言,立秋日忌諱打雷。

古時候在「立秋」有「啃秋」或「咬秋」的習俗,也就是要在立秋這一天啃吃西瓜,「啃」去夏日的暑氣,迎接涼爽的秋季。但西瓜寒涼,切記別吃太多,以免出現「秋瓜壞肚」的情形.

8月7日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代表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溫度、濕度皆要開始下降,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節氣。雖說台灣仍是暑熱的天氣,但早晚已即將開始漸漸出現涼意,在沒有颱風帶來濕氣的時候,要開始注意乾燥的出現,因此中醫師指出,立秋後,養生重點會放在「滋陰潤肺」上。

立秋後進入炎熱的秋老虎時節 防燥邪傷肺

事實上,台灣立秋還在炎熱的8月天,而在立秋後仍處高溫的狀態,通常被稱為「秋老虎」。不過和盛夏的濕熱不同,立秋後漸漸乾燥,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指出,秋天主「燥邪」,較會出現皮膚乾癢、口乾舌燥、咳嗽、便秘、流鼻血等等的症狀,也就是「秋燥傷肺」的現象。

因此,在這個時期的養生重點,就是滋陰潤肺,減少秋燥的發生。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吃當季的新鮮蔬果蔬菜,讓裡頭豐富的纖維素化解便秘的問題;也可以吃水分多一點、黏稠滋潤的食物來潤肺,緩解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的問題。像是:吃水梨可以幫助潤肺;蜂蜜則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潤澤皮膚的效果;帶一點黏液的秋葵、山藥、蓮藕、白木耳等,都有潤燥養肺的效果在,是相當適合在這個季節吃的食材。

也由於秋天主燥,因此這時比較燥熱的食物要盡量避免,像是餅乾、堅果、薑、蔥、辣椒等都要減少攝取,也要避免容易造成食物燥熱的烹調方式,包括油炸、燒烤、煎等。

早睡早起 保持心情愉悅以免憂悲傷肺

另外,立秋後日照時間開始縮短,李一宇也建議民眾作息要配合太陽的升落,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讓充足的睡眠順應陽氣收斂、使肺氣得到舒展,提高免疫力,預防早晚溫差逐漸變大後容易出現的感冒,也建議早出晚歸的民眾記得多帶一件外套,避免清晨或夜間著涼。

秋天對應的臟腑為肺,黃帝內經中說「憂傷肺」,因此李一宇提醒大家在秋天要保持心情愉悅,建議可以外出踏青、散步,達到舒適放鬆的狀態,也由於秋天出汗量會變少,水分留在身體裡會比較有疲憊感,不妨藉由爬山、慢跑等較輕鬆的運動,促進排汗量、減少疲憊感。

李一宇也提供兩道適合的食物,在立秋節氣讓民眾可以好好「滋陰潤肺」。

◎蓮藕排骨湯

材料:排骨、蓮藕、蔥、薑、鹽

作法:把排骨和蓮藕清洗乾淨後剁小塊,先將排骨汆燙到沒有血水後,放到湯鍋裡,加入一些蔥薑後熬煮差不多15分鐘,再把蓮藕放入轉小火,慢火燉煮1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如果喜歡香菜可以加入香菜)。

功效:蓮藕是白色食物,白色入肺可養肺,且蓮藕本身有生津、養血、健脾開胃的功效,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

提醒:排骨脂肪含量較高,高血脂的民眾要小心不要攝取過量。

◎涼拌秋葵

材料:秋葵數根、日式醬油、鹽、少許糖

作法:將秋葵洗淨去掉蒂頭,在熱水中加入鹽燙過撈後出,起鍋後加入日式醬油,也可再加入少許糖攪拌均勻即完成。

功效:秋葵是潤肺潤燥的好食材,黏液可以保護胃壁,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其中維生素A還可以修復黏膜,保護眼睛。

提醒:秋葵本身比較涼,本身有拉肚子的情形要注意不要多吃。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