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關稅戰奏效 SEMI:2027年資本支出超越中台韓

美國積極以晶片關稅吸引半導體業者赴美投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預測,未來5年美國晶片資本支出上看1,790億美元,並在2027年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超越中國、台灣、韓國,從亞洲3大晶片強權奪回主導權。
SEMI指出,美國晶片投資在2026年約210億美元,2027至2030年投資總額(含建新廠、設備支出)上看1,580億美元。SEMI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曾瑞榆坦言,這種增幅在其他地區很少見,畢竟這是美國政策帶動先進邏輯晶片與記憶體晶片等投資。
政策與AI雙引擎助美奪晶片霸權
這波晶片投資熱潮成因有2,首先美國積極推動晶片在地製造,以及試圖在生成式AI時代取得領先的政策決心;其次,2022年ChatGPT問世以來,資料中心與邊緣運算需求快速成長,讓晶片需求激增。
為此,國際晶片大廠紛紛瞄準美國大投資,包括台積電承諾投資1,650億美元,南韓三星規劃在德州投入逾400億美元,美光則推動總額高達2,000億美元的龐大投資案。因政策驅動先進晶片生產集中美國,推升美國資本支出稱霸全球。

台灣、韓國3年內仍居領先
雖然美國投資成長速度驚人,但在2028年以前,亞洲仍為晶片製造設備的主要採購主力。SEMI指出,受AI晶片熱潮帶動下,全球12吋晶圓廠資本支出已在2025年首度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預估2026至2028年投資總額達3,740億美元。
值得注意,台灣與韓國作為全球領先晶片製造的所在地,預期未來3年分別投入750億美元、860億美元採購晶片製造設備;反觀中國高達940億美元,但受限美國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取得先進技術,擴廠多聚焦非先進製程領域。

日本重振半導體陷挑戰
根據SEMI指出,美國在2026至2028年的晶片製造設備支出上看60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超越積極振興半導體產業的日本320億美元。這也顯示美國發展半導體、推動在地化生產的決心,實際上已超越日本,並加速縮小與台灣、韓國的差距,重新改寫科技霸權新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