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萊豬進口4年 首度驗出含萊克多巴胺 食藥署:未超標、食安無虞

日前一批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被驗出0.001ppm的萊克多巴胺,這是開放萊豬進口4年來首度萊劑檢出案例。不過食藥署表示,該批驗出的澳洲冷凍豬腳雖含萊克多巴胺0.001ppm,但未超出國內法定容許量,食安無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5/05 17:37
開放萊豬進口4年來,首批澳洲進口豬腳萊劑檢出,食藥署指未超出國內法定容許量,食安無虞。圖/shutterstock

台灣自2021年1月1日起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4年多來,出現度出現萊劑檢出案例。4月29日一批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驗出0.001ppm的萊克多巴胺,引發民眾焦慮,食藥署今(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強調該批驗出的澳洲冷凍豬腳雖含萊克多巴胺0.001ppm,但未超出國內法定容許量,食安無虞。

開放萊豬進口後,政府要求業者必需在食品標示上標示豬肉來源,另外食藥署也成立「豬肉儀表板」,定期布台灣豬肉與進口豬肉累計數量,以及「檢出萊劑」。而現行豬隻各部位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為豬肝、豬腎為0.04PPM,豬肉、豬脂肪,以及豬腸、豬腦等豬雜碎組織均0.01PPM。

根據食藥署統計,自2021年開放以來,截至2025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5,466批,其中僅1批檢出萊克多巴胺,即為4月29日進口的澳洲冷凍豬腳。不過食藥署同時指出,該批並無超標,故不構成食品安全風險。此外,同期針對進口及國產豬肉產品在市面上共抽驗18,501件,結果全數合格,未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情形。

牛肉方面,自2012年9月11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牛肉進口以來,截至2025年4月30日,邊境報驗牛肉及牛雜碎總計249,609批,其中2,493批檢出萊克多巴胺,累計有6批因超標被列為不合格,並已全數退運或銷毀。

本次檢出的澳洲冷凍豬腳,總重量達22.99公噸,由進口業者品田國際農畜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已發表聲明致歉,強調在採購時已明確要求供應商提供「零檢出萊克多巴胺」的肉品,目前正進行複驗,並承諾在釐清責任歸屬前,不會將該批產品進行販售或分裝,若確認含萊劑,將全數銷毀。

食藥署長姜至剛強調,食藥署一切檢驗及管理措施皆以「食安優先」為最高原則,配合國家整體政策,依據國人膳食風險評估、特殊飲食習慣及國際標準制定容許量。所有進口產品皆需通過邊境抽驗,抽驗比率維持在2至10%之間,若發現不合格者,將提高特定業者的抽驗比率。

對於外界關心是否會公布含萊劑但未超標的產品流向與進口商名單,姜至剛表示,合格產品依法不得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政府會尊重業者自主管理及市場機制,除非有法源依據,否則難以強制執行。

食藥署也再度強調,「豬肉儀表板」將持續公開透明揭露檢驗結果,確保國人獲得充分資訊,政府也將持續以科學分析、國際標準與實地稽查為依據,守護食品安全。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