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之死】空服員不是嬌氣 醫師揭高空工作的隱性危險

空服員猝死的議題持續延燒。有空服員感慨:「很多人好像以為我們很愛請假,其實空服員的工作環境與一般上班族不同,許多在地面輕微的病症,到高空都會被放大。」對此,馬偕醫院副院長黃文傑受訪時坦言:「高空的工作環境確實比較特殊,藏著許多隱性危險。」
高空環境讓小病變大病
黃文傑說明,飛行時機艙雖有加壓,但實際上相當於處於「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環境,氣壓降低、氧氣濃度減少,身體容易產生輕微缺氧反應。這種狀況對一般健康者尚可適應,但若員工本身已有潛在疾病或身體虛弱,就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像是胸腔疾病、感染、疲勞、甚至心臟功能較弱的人,在高空都容易惡化。」黃文傑指出,若身體處於感染或免疫力低下狀態,再加上高空低壓、氧氣不足,就可能引發併發症,「有時候甚至連病人自己都不知道有潛在疾病,到了高空就被誘發出來。」
鼻塞變中耳炎、氣壓影響耳膜
黃文傑直言,許多看似小病的症狀,在高空會變得危險。「比如說鼻塞,在地面上可能只是鼻子不通,但在高空時,氣壓變化會讓耳咽管受阻,容易引發中耳炎或耳膜受傷。」
他解釋,飛行過程中耳咽管需不斷調節氣壓差,若鼻腔、喉嚨分泌物多或鼻塞嚴重,耳咽管閉鎖會導致劇烈耳鳴與疼痛。「有時候我們坐飛機會覺得耳鳴,就是這個原因,只是空服員暴露時間更長,風險也更高。」
醫師:帶病執勤可能誘發潛在疾病
黃文傑指出,空服員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免疫疾病或感染,在高空可能誘發嚴重反應,「有些人可能有潛在的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狀況,自己並不知情,當身體狀況比較虛弱時,還要撐著工作,就有可能出事。」
他以醫師角度呼籲,企業應建立更嚴謹的健康評估制度,並保障員工在身體不適時能夠請假休息。「有時候生病並不是怠惰,而是保護自己、也保護整個飛安。」
專家呼籲:高空健康應納入飛安管理
黃文傑強調,空服員長期處於高空、乾燥、低氧的環境中,健康風險不容忽視。「這個工作有很多隱性的危險,包含疲勞、缺氧、壓力變化,這些都不是外人能體會的。」他認為,航空公司應將「員工健康」視為「飛安的一環」,不應以績效或考核壓力讓員工冒險帶病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