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少360 萬組獎項 《全民查假會社》:獎金卻是近五年來最高!

2025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本月 21 日通過,總計刪減 2,075 億元,在總預算案三讀後,也傳出統一發票獎金被刪減,「民眾的小確幸可能就此消失」,消息一出,同樣引發正反兩面論戰。
在總預算三讀通過前,財政部在本月 18 日就在臉書上發布貼文,指出「發票給獎經費被刪減 18.5 億元」,恐怕會剝奪民眾小確幸,也嚴重影響兌獎便利性。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反駁,統一發票獎金是法定預算(應為「法律義務支出」),依照規定本來就不能刪除。
這一次引發的國會亂象,也讓許多討論順勢而出,網友陳述不僅夾議夾敘,內容資料也真假難分。《全民查假會社》整理四大討論點,並將論述整理後進行事實釐清,包括:
1、統一發票獎金究竟是委辦費,還是法律義務支出(法定預算)?
2、「法定義務支出」依規定不能刪除?
3、委辦費被統刪,統一發票獎金會被影響?
4、財政部說「少 360 萬組」,獎金也變少了嗎?
爭議點一:統一發票獎金究竟是委辦費,還是法律義務支出(法定預算)?
《全民查假會社》指出,統一發票獎金屬於「委辦費」,同時也是「法律義務支出」。
委辦費部分,根據立法院 2022年 9 月的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央政府委辦費成長、不份機關的委辦業務比例偏高等問題,內文即提到「具獎金性質」的統一發票給獎委辦經費,約佔整體委辦經費的 22%。根據財政部賦稅署的預算書也指出,統一發票獎金的發放及相關業務,是委託「財政部印刷廠」進行辦理。
法律義務支出部分,則可以根據立法院 2019 年的評估報告中,引述整理主計處的表格加以確定。在報告中,「統一發票給獎及推行經費」被主計處列入法律義務支出,並由財政部主管。
爭議點二:「法律義務支出」依規定不能刪除?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法定預算(應為法律義務支出),依法不能刪除、立委也不能刪減。事實上,若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支出的總數額,立委「可以刪減」法律義務支出。
舉例來說,歷年文化部對公視基金會的補助,都被主計處列進法定義務支出中。國民黨陳玉珍曾在年初提議要全數刪除,最終三讀通過版本也刪減了 1%、凍結 25%。
此外,今年度的財政委員會在審查預算時,立委也曾提案,要減列統一發票給獎及推行的委辦費 2,300 萬元。國民黨立委黃仁今年也一度提案,要凍結 1 億元經費,最後自行撤回。歷年來的法律義務支出,部分細項也都有刪減情形。
整體來說,法定義務支出並沒有不能刪除、或凍結的情況。
爭議點三:委辦費被統刪,統一發票獎金會被影響?
立法院三讀決議委辦費通刪 10%,但「現行法律明文規定支出」不刪。統一發票獎金是否會被影響,目前是「處於灰色地帶」。
原因就出在《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 58 條的規定:「為防止逃漏、控制稅源及促進統一發票之推行,財政部『得』訂定統一發票給獎辦法。」在法律字眼中,「得」字有「可以、能夠」之意,與「應」字在法律效力上有其差別。
換句話說,「得」字是否算法律明文規定?財政部與部分立委的看法並不同。
財政部賦稅署表示,統一發票獎金在機關認定中「並不是」法律義務支出,歷年來委辦費被刪減時,統一發票獎金都會做調整。舉例來說,2023 年原訂編列 128.9 億元,但立院決議委辦費通刪 5%,因此該年度刪減後剩下 122.4 億元。
不過,部分立委仍認為統一發票獎金是法律義務支出。因此,相關機關仍要對相關法律進行釐清。
爭議點四:財政部說「少 360 萬組」,獎金也變少了嗎?
根據財政部賦稅署 2025 年單位預算案顯示,統一發票經費的總獎金共編列 18.48 億元,跟近五年相比,都有增加趨勢,2024 年為 15.76 億、2023 年為 12.88 億、2022 年為 12.21 億、2021 年則是 11.84 億元。

《全民查假會社》整理近五年統一發票的獎金總額(列在預算書的委辦費中),以及該年度通刪的委辦費額度,發現即使今年被刪除 10% 經費,仍是近五年來最高的獎金額度。
財政部曾在臉書上宣稱「會減少 360 萬組雲端發票中獎機會」,是與今年原本編列的預算做相比,並不是跟去年比較。此外,財政部皆以最小獎(雲端發票專屬獎 500 元)進行計算,忽略 800 元獎、200 元獎與 100 萬元獎,統計並不精準。
《全民查假會社》總結,整體來說,發票獎金經費即使經過委辦費刪減 10%,還是近五年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