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頭牙」、「龍抬頭」是什麼?「廟中廟」通化福德宮65周年將辦繞境

通化福德宮是台灣少見的「廟中廟」,位於通化夜市附近,香火鼎盛,今年適逢建宮65周年,將在市區舉辦遶境活動。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02/21 18:08 2023/08/08 10:51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又稱作「頭牙」,也是傳統節日「龍抬頭」。圖片設計/佳佳。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國曆2月21日)是土地公生日,又稱作「頭牙」,也是傳統節日「龍抬頭」,根據民間傳說,此為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之日,也意謂著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為「龍抬頭」指的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是財氣、官氣最強的一天。位於通化夜市附近的通化福德宮今年適逢建宮65周年,訂於農曆二月二十一日(國曆3月12日)於通化街四個里舉行舉辦遶境活動,路線包括安和路、通安街、通化街、信義路、基隆路等,通化福德宮副主委曾英忠表示,通化福德宮位於鬧區,是附近上班族與店家的信仰中心,繞境是五年一次的盛事,出動陣頭、工作人員、香客約有500人,歡迎信眾共襄盛舉。

通化福德宮位於鬧區,是附近上班族與店家的信仰中心。

通化福德宮是台灣少見的「廟中廟」,廟方在原先的小廟上修建現在的三層樓,副主委曾英忠宗表示,這裡的信徒原本以客家人居多,但隨著都市的發展,信徒越來越多,現在閩、客比例差不多,供奉的神明也越來越多元:觀音佛祖、文昌帝君、清水祖師、保儀大夫、天上聖母、註生娘娘、月下老人等,廟方並地方士紳奔走下,民國90年開始增建五路財神廟,廟宇所用的雕刻特別使用不易蟲蛀的香樟木,再聘請福建仙遊的木工師傅雕刻出「九環龍」運回台灣再一塊一塊拼起來,煞費苦心。

通化福德宮副主委曾英忠。
五路財神廟的「九環龍」雕刻。
通化福德宮是台灣少見的「廟中廟」,廟方在原先的小廟上修建現在的三層樓。

習俗上,一般家庭在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祭拜土地公或拜門口或犒軍(犒將),一般生意人是農曆的每月初二、十六祭拜,而市場生意人則是每月初三和十七日祭拜。按照慣例,每月的農曆初二、十六皆是「作牙」,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而農曆二月初二稱為「頭牙」、十二月十六日則稱為「尾牙」,也有地方習俗是以正月初二為「頭牙」的,但因為正月初二被視為仍是過年期間,所以不算頭牙。

廟方在原先的小廟上修建現在的三層樓,供奉更多的神明。

民俗研究者李秀娥在《圖解台灣歲時祭祀小百科:神明祭拜、年俗節氣、擇日宜忌最佳入門指南100問》書中解釋,一般「作牙」要「打牙祭」,相傳「牙」是古時買賣賺取佣金的仲介人(或管理人),稱為「牙郎」或「互郎」,古代買賣不用貨幣,以物以物,這種「物物交易」必須有人管理,也就是「互郎」,該交易是「集市式」的,一般都定在朔望日,就是初一(初二)、十五(十六)這兩天。在約定日,大家都會把東西送到集市地點相互交換,即成為「互市」。「互市」之前,商人都要先拜福神(土地公)祈求大發利市,然後招待工作人員和顧客,一方面慰勞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感謝顧客的照顧。這種習俗就是「互祭」,唐代時,「互」字改為「牙」字,所以稱為「牙祭」。因此,台灣民間習俗也盛行每月農曆初二、十六作牙祭拜,頭牙、尾牙日皆會宴請員工或賓客。

通化福德宮的「乞龜」,祝禱長壽之意。

有句俗話說:「頭牙沒作,尾牙空;尾牙若擱再沒作,就不親像人」意思是做生意的人,若沒作頭牙,到了年尾的尾牙,錢財就會空空如也,土地財神便不會特別庇佑;到了尾牙再不祭祀感恩的話,簡直就不像人,這句話是奉勸民眾應該注意頭牙和尾牙的祭拜,神明才會庇佑財富興旺、財源滾滾,因此民間百姓非常重視對土地公農曆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作牙的祭拜活動。

民間百姓非常重視對土地公農曆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作牙的祭拜活動。

土地公又稱「后土」,民間崇奉土地公應與古代社稷神的祭祀相關,人們依賴土地作為居住所在,以及由土地所滋長的穀物維生,因此與古代「社」的形成與祭祀活動有密切關係。人們為了感謝土地神賜予農作的豐收,擴及到日常事業生意的興隆,故而被視為財神的土地公(福德正神),也成為民眾每月兩回頻頻祭祀祈福的重要對象。

民俗資訊參考李秀娥著《圖解台灣歲時祭祀小百科:神明祭拜、年俗節氣、擇日宜忌最佳入門指南100問》晨星出版社。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