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鬆骨折 營養師教「3招」存骨本

.

鄒尚謙
2025/10/26 08:00
營養師林美怡指出,成人每日應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從牛奶、優格、小魚乾等食物中補充鈣質,並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從蛋黃、鯖魚、鮭魚等補充維生素D,以及從深綠蔬菜、豆腐、堅果類等食物補充鎂,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想要維持骨密度,保持最佳行動力,飲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恩主公醫院營養師林美怡表示,鈣質是骨骼的主要原料,99%儲存在骨頭與牙齒中。年齡增長若攝取不足,又缺乏維生素D與運動,就會讓骨質流失速度遠超過生成。

林美怡提供「顧骨本三要訣」:

一、吃得對:成人每日應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從牛奶、優格、小魚乾等食物中補充鈣質,並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從蛋黃、鯖魚、鮭魚等補充維生素D,以及從深綠蔬菜、豆腐、堅果類等補充鎂,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同時,應避免過量咖啡、碳酸飲料與高鹽飲食。

二、動得勤:每週至少3次負重或抗阻力運動,如快走、太極、深蹲、爬樓梯或啞鈴訓練,可刺激骨細胞活化。此外,每日適度曬太陽15分鐘,也能促進身體生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三、防跌:保持居家明亮、防滑,浴室加裝扶手,同時培養下肢肌力與平衡感,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林美怡提醒,想讓骨本更穩固,不僅要吃對,更要吃得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6–109年)」資料,台灣三歲以上族群的鈣攝取量皆未達建議量,而參照衛福部建議,不同年齡的每日鈣質攝取量,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則增加為1,200毫克;成人 (19歲以上) 則為1,000毫克。她建議,應透過每日兩份乳品、豆製品與深綠蔬菜等食物來補足基礎骨本營養,避免因長期缺鈣導致骨質逐漸流失。她提醒:「骨頭不像皮膚會自癒,流失了就回不來。預防骨鬆,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恩主公醫院10/29舉辦「骨鬆日」活動 邀民眾守護骨本

為倡導民眾關心骨鬆健康議題,並響應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精神,恩主公醫院將於10月29日(週三)上午8點半至中午12點於門診大樓1樓大廳舉辦「恩主公醫院骨鬆日:保骨大作戰」活動,邀請民眾一起關心骨骼健康。

活動當天,恩主公醫院骨科醫師黃昶昱將主講「保骨不骨折 - 作伙對抗骨質疏鬆症」教民眾認識骨質疏鬆的風險,並營養師林美怡主講「保鈣防跌大作戰」,解析如何透過飲食打造好骨力;最後由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歐姝延、彭君亭、陳美晴三位治療師示範防跌運動與肌力訓練,教大家如何提升骨密度與穩定度。

現場並提供足踝式骨密度測量、骨折風險計算、衛教師諮詢、肌少症篩檢及骨鬆巡迴車檢測服務,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恩主公醫院提醒:「骨鬆雖無聲,卻會偷走行動力。從今天開始保骨、不骨折!」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