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加速「去台化」 資誠示警:Team Taiwan優勢快沒了

.

江星翰
2025/10/12 11:00
泰國10月起要求外資重用泰籍人才並降低外派人力。(Unsplash)

台廠大舉湧入泰國設廠,推升台灣超越日本躍為第4大投資國,不過泰國新令10月上路,嚴格要求泰籍員工比例、薪資門檻,昔日倚賴「台灣隊」(Team Taiwan)主導工廠營運的模式正被迫轉骨,資誠會計事務所示警,這是一場結構性「去台化」浪潮,恐削弱台商供應鏈的傳統優勢。

隨著美中角力加劇、川普2.0時代供應鏈重組,泰國政府趁勢強化本地產業自主,資誠會計事務所直言,這波變化等同宣告「便宜又好用」的外派時代終結,過去台商倚賴在地分公司由台籍幹部主導生產、管理及財務,這套體系正在被一點一滴拆解。

嚴法要求降低外派人力

長期駐泰的電子業主管坦言:「現在從台灣派人過去,不只是簽證難拿,連薪資都得拉到當地高階主管水準,成本直接多出3成以上。」更麻煩的是,泰國政府規定員工總數超過百人的製造業,泰籍員工比例不得低於7成,壓縮外籍(含台籍)員工的人數。

他透露,許多企業為符合泰國新令,只能緊急調整人力結構、重新分攤管理層職務,甚至出現台籍主管「掛名顧問」的變通手法,藉此維持營運正常。然而,這樣的過渡期策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資誠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秘書長張智媛指出,這次泰國投資委員會(BOI)修法已在10月1日正式上路,主要修正分為3部分,首先要求雇用比例限制,員工總數逾100人的制造型企業,必須確保泰籍員工不得低於70%;其次,調高外籍員工最低薪資標準及學經歷門檻。

泰國投資委員會(BOI)頒布新令,針對外派人員有更嚴格規定。(資誠提供)

第三,BOI給予外籍人士工作簽證一次性批准最多2年。延期申請時,除檢視泰籍員工占比是否合乎規範,同時觀察企業業務擴展、流程改進與勞動力比例,也會持續要求企業降低外籍作業員聘用占比。

泰國扶持本地人才與技術

資誠東南亞與印度業務主持會計師鮑敦川分析,泰國政府不想只靠租稅優惠吸引外資,而是培養本地技術與管理人才,逐步削弱對於外籍人力的依賴。對長期倚賴台灣工程師和幹部輸出的台廠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場結構性挑戰,若不加速培育在地團隊,恐侵蝕台商競爭力。

事實上,供應鏈重組已悄然在各國上演,從台積電美國廠9成人力從本地招募,乃至泰國強推在地人才比重,全球製造業的「國界」界線正被重新劃定。科技界人士預測,未來競爭關鍵不再是派多少台灣人,而是如何與當地形成國際化組織與跨文化管理能力。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