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波刀改善顫抖症 8旬老翁甚至能用筷子夾花生
台灣有將近40萬人有原發性顫抖症,比巴金森氏症更常見,因為神經退化,造成身體各種部位持續顫抖。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引進「神波刀」,不用開腦、無須麻醉,以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打斷顫抖神經迴路,成了神經疾病患者一大福音。
台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政家表示,原發性顫抖症在老年人身上最常見,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有逾半數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此困擾,其中約10萬人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除了寫字無法準確握筆,拿杯子卻把水灑出來,連夾菜、倒水、擠牙膏、刷牙等日常基本動作都很困難,更遑論工作,不但難以維持生計,更影響自我的社交活動與心理健康。
李政家說,一般不論治療原發性顫抖或巴金森氏症,都會先採用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例如丘腦切開術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兩者都需進行開顱手術,因此雖說兩種手術治療成效顯著,但許多病友都因忌憚開腦,以及體內需安放電極後的風險而裹足不前。
相較於傳統外科侵入式手術,台北榮總引進的「神波刀」,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的精準治療,原理是以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透過超音波產生的50℃~55℃微熱,打斷腦部中造成顫抖的神經迴路,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
不僅如此,「神波刀」還可避免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治療,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準確定位,並導引能量至目標的神經核一次完成,術中評估,立即達到治療效果,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
今年80多歲患有原發性顫抖症的劉先生,40多歲發病,40多年來手抖狀況越來越嚴重,右手抖到筆都拿不住,連吃飯都難自己夾菜,去年4月在台北榮總接受神波刀治療後,不僅症狀改善,且剛完成手術就可以握筆寫字,如今甚至可以自己用筷子夾花生。
另一位67歲的馬女士,2019年確診巴金森,雖藥物治療雖症狀有所改善,但右手及腿部顫抖,面部表情僵硬導致說話變慢,手腳顫抖或僵硬造成寫字或如廁困難,無法正常生活。自去年5月接受「神波刀」後,手及腿部震顫立即獲得改善,術後狀況維持良好,感覺自己像重生一般。
不過「神波刀」也有其限制,因為神經會再生,所以2到3年後還是有復發可能。目前神波刀沒有健保給付,自費須花費約新台幣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