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巴掌仙子 推動低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

早產兒居家照護計畫,是讓早產兒出院返家後,由醫院原照護團隊追蹤至矯正年齡2歲,截至10月底,收案率已達9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2/11/17 16:18 2022/11/17 16:19
國健署推動低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約9成早產兒都已納入照護網。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今天(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這些被稱為「巴掌仙子」的低或極低體重兒,出生時各個器官尚未成熟,與足月生的寶寶相比,較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出院返家後,家長除了在照顧上會經歷種種挑戰外,亦需配合後續各種檢查及心智發展評估的定期追蹤,常會讓家長備感壓力。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數10.56%,代表約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低出生體重兒;另出生體重未滿1,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數1.06%,代表約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極低出生體重兒。

 為降低家長在家裡照顧早產寶寶的不安及焦慮,並提高居家照護品質,國民健康署決定自今年起擴大於全國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截至目前為止已與20個縣市64家醫院合作,約9成早產兒都已納入照護網,期待在建立住院與返家後良好照護銜接後,可降低不良健康事件的發生,並及早發現生長發育的問題,及早介入治療及療育。

 其中一名家住桃園的新生兒凱捷,大約24週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僅600公克,住院近半年後,終於在醫護團隊的細心照顧和下,帶著氧氣瓶及血氧監測儀出院返家。回家後各種挑戰接踵而來,還好在居家照護計畫下,提供諮詢與定期護理師與醫師訪視,親自示範與指導凱捷爸媽如何照顧與使用醫療器材並確保動線安全,現在凱捷已經成功脫離對氧氣設備的依賴,並透過持續追蹤及復健,生長發展與一般寶寶相近。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早產兒居家照護計畫,是讓早產兒出院返家後,由醫院原照護團隊追蹤至矯正年齡2歲,期間視其照護需求提供主動、可近、專業且多元的訪視服務(包含:家訪、視訊訪視、電訪/面訪)及諮詢專線等多元訪視服務,截至10月底,收案率已達98%。

 國建署指出,未來將持續透過與醫護團隊共同合作,把專業照護延續到家,希望在明年達到早產兒居家照護百分百的目標,協助早產兒父母和家庭共同守護這些巴掌仙子們,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