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今晚停役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電時代

核三廠二號機今(17)日晚間正式停役,標誌著台灣邁入「無核電時代」,全廠將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計畫。核三廠也同步啟動能源轉型,規劃為全台最大太陽能光電場之一。然而,核電議題仍在朝野交鋒,藍白陣營近期聯手在立法院通過修法,為核電廠延役提供法源依據。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強調,是否重啟核電,「目前仍屬未定之數」。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核三廠停役後,預估備轉容量率將下降約3%,但目前夜間備轉率仍逾10%,日間維持在12%至15%之間,即便減少3%,仍在安全範圍內。他也說明,核三廠除役前即啟動太陽能轉型,55公頃廠區劃分為四區,將設置超過11萬片高透光率光電模組。A區於今年2月併聯發電,B區預計8月接軌,明年3月可望完成全區建置,年發電量預估達5,800萬度,足以供應1.5萬戶家庭用電,並成為恆春半島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場域。不過,位於後壁湖海域附近的案場也引發景觀與生態爭議。
對於立法院通過核電廠延役的法源,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儘管核電基礎使用年限從40年延長至60年,但核三廠不可能直接延役。她強調,屏東縣走向非核家園實屬不易,當地居民不必再承受核安風險,未來更應朝向民主與安全並重的方向前行。
根據台電資料,核三廠25年除役期將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八年過渡期,將興建第二期乾式貯存設施並進行廠區除污;第二階段歷時12年,為拆廠關鍵期,將拆除反應爐與大型機組;第三階段為期三年,針對最終狀態進行輻射偵測與環境監測;最後兩年則進行廠址復原,土地將恢復自然狀態或另作他用。
針對未來核電可能重啟的問題,卓榮泰表示,台灣過去確有核電廠延役經驗,但是否能完全轉移到現有核電廠重啟,仍需由核能安全委員會進行專業認定。政策決策將待核安會完成程序研議後,再由經濟部評估是否啟動相關安檢。他坦言,目前與台電及核安會已展開多次討論,但尚難精確推估延役程序所需時間。
至於是否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卓揆表示,只要符合「確保核安」、「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三大前提,政府對於新式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願意進一步投入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