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從日本外相缺席G20峰會觀察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G20峰會(簡稱G20)係由19個國家組成,主要包括美、中、日、韓、德、英、法、印度與俄羅斯等國,G20成員國 的人口總和約占全世界人口的2/3,其GDP總值約占全球的85%,貿易總額占75%,是全球主要已開發及發展中國家政府間推動國際合作之重要論壇。
印度今年擔任G20的輪班主席國,然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HayashiYoshimasa)卻以「國會日程」為由,缺席3月2日所舉行的G20外長會議,因此招致批評,連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也砲轟:「外相因『內政理由』」放棄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實在說不通。」日本政治評論則認為,林芳正缺席G20可能影響日本與印度的經濟關係云云。

然筆者個人觀察,日本做為印太兩大強國之一,日本外相做如此判斷,應有更重要的考量因素;眾所周知,國際上的法政說法與行動和一般人認知不同,筆者從「台灣小民」視角看到的,是「堅持」、「不默認」之重大意義,拙文也曾數度提及,美、日等民主國家基於「戰略清晰」之共識,在印太地區安全議題上積極著手策劃,是當前台灣有利的轉機。
中國企圖利用出席G20之機會,發布由中國所制定的「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文件,藉此取得話語權,並且向國際社會重申「尊重他國的『領土主權』」其目的,就是要阻止國際勢力介入台灣問題,對此日本政府不可能「默認」可想而知。
根據日媒報導,林芳正出席國會兩天進行答辯,實際所需要時間不到3分鐘,根本不影響林芳正出席G20外長會議,更何況G20是攸關外交之重大會議。
由此可見,林芳正之所謂的「內政理由」並非缺席G20的真正理由,日本政府係針對中國將在G20會議場合發布「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文件,以拒絕參加會議之「具體的行動」向當事國俄羅斯、中國表達「不認同」之意。
中國長期將台灣問題「內政化」,在國際上強勢主張「中國內政不受干涉」,也因此日本媒體報導林芳正缺席G20一事,至多只能點到為止,然更重要的,是來自日本政論節目的評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鬆口,烏克蘭可能不再堅持對抗俄國強烈攻擊,其背後真正原因待查證。

假如此訊息無誤,關心台灣未來前途的台灣人更不應該忽視,加上近日中國國民黨配合北京進行「國共併台對談」的實際行動,可想而知,台灣成為國際政治籌碼之可能性將相對提高。
對此,筆者過去已經多次提醒,今天再度呼籲,在美、中對峙持續升溫,民主國家陣營與社會共產主義對決一觸即發時刻,台灣的法定位和生存可能瞬息間被定奪,於此關鍵時刻,本土派政黨和「台灣人民」必須及時把握,為付諸具有法理意義的具體行動做最好的準備。
筆者同時認為,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更有責任登高一呼,帶領台灣人民先「主動地」站出來將「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機會!而也惟有台灣人民主動積極向國際社會展現,保衛台灣、獨立建國的決心,國際社會才能伸出援手,與台灣併肩對抗極權中國。
專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