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屋掛牌】不只賣五金 特力屋轉型「社區管家」開啟居家新戰場
掛牌興櫃後的特力屋不僅是居家修繕通路龍頭,更正全力轉型為「居家解決方案」服務品牌。面對高房價、小宅化與高齡化三大結構性變遷,特力屋啟動「四層升級工程」,從賣商品走向賣服務,靠著「社區店」與「社區管家」雙引擎,重新定義台灣的居家修繕市場。
高房價、老屋潮、少子化 催動居家服務需求爆發
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占比近六成,台北市更高達73.8%。再加上高房價與高公設比,越來越多家庭選擇中古屋翻修,小宅與適老宅的裝修需求持續上升。法人指出,這股趨勢讓居家修繕成為逆勢成長市場,也讓特力屋的「社區型門市」策略顯得關鍵。
特力屋總經理張栢青表示,企業已不再是單純的零售通路,而是提供「商品+服務」一體化的居家方案,從廚衛翻新、照明安裝到全屋系統設計皆可一站完成。「我們的目標,是讓顧客不必到處找師傅,家的大小事,一通電話就能解決。」
轉型四層工程 社區管家成新成長引擎
特力屋董事長何湯雄指出,公司從興櫃起同步推動「四層升級工程」:第一由大型賣場轉型小型社區店,深入住宅區;第二推出「社區管家」到府修繕服務;第三提高自有品牌商品比重、強化體驗銷售;第四數位升級電商與APP,串連線上線下。
目前,特力屋全台共有63家門市,包含28家大型店與35家社區店,年底將達65家。社區店平均坪數約200坪,聚焦高毛利裝修品項及自有品牌,毛利率比大型店高出1至1.5個百分點。
而「社區管家」則是特力屋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服務。公司培養超過120位專業人員深入社區,提供水電維修、燈具汰換、紗窗更換、牆地板翻修等服務,並主動入宅銷售高毛利商品如電子鎖、免治馬桶與淨水系統。法人估計,該業務2025年將貢獻逾5億元營收,成為新增成長引擎。

自有品牌佔比25% 毛利率高出10個百分點
特力屋近年持續推動自有品牌(PLPB)策略,目前營收佔比約25%,毛利率比一般商品高出10個百分點。法人指出,公司透過母公司特力集團的全球採購平台與Amazon合作,導入國際熱門商品並開發自有品項,可強化商品差異化與品牌黏著度。
另一方面,虛擬貨架與電商升級也讓特力屋突破坪效限制。2024年底改版的EC旗艦館與APP 3.0,將線上商品數量從3萬項擴增至11萬項以上,並可直接加購安裝服務,由客服派單至工班到府施工。
高齡化、小宅化時代 「最後一哩服務」成競爭關鍵
法人觀察,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高齡族群消費距離受限,更重視到府服務與信任感,這正是特力屋「社區管家」模式能快速拓展的原因;同時,小宅化趨勢使裝修需求從「美學設計」轉向「功能整合」,更重視空間效率與模組化施工。
隨著特力屋未來每年將新增6至8家門市,並積極評估拓展東南亞市場(如越南),以「社區店+自有品牌+到府服務」的模式輸出台灣經驗,將可持續鞏固其居家裝修龍頭地位。
從五金賣場到生活夥伴
隨著特力屋轉型,品牌定位也重新定義。從「五金王國」到「社區管家」,從「賣場導向」到「生活導向」,特力屋在高房價與老屋翻新的台灣市場中,逐步完成從硬體零售到服務品牌的進化,開啟下一個居家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