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系列5】睡眠停止呼吸怕怕!來睡眠中心找出哪裡卡關

3月17日是「世界睡眠日」,全台每5人就有1人晚上睡不好,數羊也睡不著,打呼好嚴重,我是否該到睡眠中心睡一晚?究竟睡眠中心都能提供什麼協助?

黃星若/專題報導
2023/03/18 09:45
3月17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題為「Sleep is Essential for Health」強調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希望藉此提升大家對於睡眠重視與關注。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每5人就有1人晚上睡不好,睡眠問題儼然已成為現代人苦惱的文明病。睡不著怎麼辦?該去專治各種睡眠疑難雜症的睡眠中心求助嗎?究竟睡眠中心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解決什麼樣的睡眠困擾?

睡眠中心 幫失眠者找出睡眠障礙疑難雜症

事實上,睡眠問題相當廣泛,台大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佩玲指出,包括: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打鼾、異睡症、嗜睡症、猝睡症、腿部不寧症候群、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夢遊、睡眠週期紊亂、夜間癲癇等等,都是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許多人甚至不只有一個疾病而已。而睡眠中心能幫這些有睡眠障礙的民眾找出原因、得到相當的改善。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是要到睡眠中心睡一晚。李佩玲說,病患來到睡眠中心求診,必須先填一份制式問卷,很多病人在寫問券的時候,會發現原來自己有這些疾病,一邊寫問券的同時也一邊幫忙釐清自己本身的困擾是什麼,而後進入診間,醫師能根據這份問卷清楚病患有哪些需要改善或檢測,再決定該住院或居家檢測,或直接提供治療,若有太多內科疾病共病,就不適合居家檢測。

睡眠中心空間舒適,提供民眾找出睡眠的疑難雜症。圖/陳賜哿攝

「要進行疾病的診斷,才需要在睡眠中心睡一晚。」李佩玲表示,比較明顯的案例就是「呼吸中止症」或是「異睡症」,民眾約在晚上9點報到,由技術員幫忙在頭上、身上裝滿感應儀器,依症狀進行腦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呼吸動作、睡眠狀態血中含氧濃度、睡覺的姿勢等監測,技術員也會盯著電腦螢幕,隨時注意患者的情形。

技術員會透過電腦螢幕,隨時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形。圖/陳賜哿攝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問題的大宗

李佩玲指出,來睡眠中心求診的民眾中,以「呼吸中止症」為大宗,依睡眠中心的統計數據,大部分的年齡層落在41到70歲,男女的比例為4: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停經之前,呼吸中止症的比例小於男性,停經之後,兩者比例就相近了。

台大睡眠中心主任李佩玲說明睡眠檢測時需要穿戴的儀器線,其中亮燈的二氧化碳偵測器,能針對心肺功能及肌肉骨骼做檢測,是對病患十分有利的工具。圖/陳賜哿攝

呼吸中止症中,OSA(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最常見的類型,也就是在睡眠中重覆地停止呼吸,因呼吸道蹋陷使得空氣無法進入肺部,產生血氧下降及在腦部產生驚醒,睡眠因此被打斷。

李佩玲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相關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認知障礙以及代謝失調等,未治療的OS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為正常人的3倍,交通意外則為7倍,因此,偵測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相當重要的。在監測中若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小於5為正常,6到15為輕度,16到30為中度,30以上則為重度。

一般來說,中重度者使用 CPAP(連續正壓呼吸輔助器),輕度者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及裝置口咬器,也都應配合包括:減重、運動、足夠的睡眠,避免酒精、鎮定劑、安眠藥及香煙,才能徹底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腕動錶可記錄受檢者一天小時活動量變化,分析睡醒週期。圖/陳賜哿攝

李佩玲表示,現在也有居家的睡眠中止症呼吸檢查,不一定得在醫院待一晚,不管是居家檢測或在醫院睡一晚,這些數據及資料都能幫助醫師判斷病患診斷及治療方法的選擇。

利用隨手可得方式改善睡眠狀態

「事實上大家對於覺得要到醫院睡一個晚上才可以得到治療,這樣的認知完全錯誤。」李佩玲強調,因為每個人每天睡眠都會有很大的變動,要怎樣去利用本來就隨手可得的方法來改善睡眠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調整身體睡眠行為跟身體週期一致

李佩玲說,當睡眠行為與身體週期達成一致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醒、很自然地睡。每個人的生理時鐘控制著清醒與睡眠的時間,也受到光線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調整後可以促進一致和恢復性的睡眠。

而確實填寫「睡眠日誌」,有助於醫師了解及追蹤患者的睡眠情況與習慣,進而協助調整睡眠習慣或是診斷是否有某些特殊的睡眠障礙疾病。

利用光線照射協助生理時鐘的調節

李佩玲表示,在歐美國家因為光照少,因此常出現冬天憂鬱症的情形,但台灣沒這困擾,夏天甚至有十萬光度。她指出,光照可協助調節身體週期的生理時鐘,這是因為照光會抑制退黑激素的產生,讓精神變好。

不過照光的時間不一樣,效果也不同。李佩玲表示,若晚上很晚才睡得著,早上爬不起來的人,屬於「睡眠相位延遲者」,必需在早上一起床就立刻去照光,建議65歲以下照光45分鐘、65歲以上照光60分鐘;若是像多數老人家很早就上床,清晨兩三點就醒來且再也睡不著的人,屬於「睡眠相位前移者」,就要下午4-5點左右再去照光,且建議早上出門時戴上太陽眼鏡避光。

另外,當光度較低的時候,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就要長一點,夏天的時候則可以比較短,透過光照去影響身體週期,並進一步調整睡眠行為和身體週期達成一致。

規律的運動

李佩玲指出,運動不需太複雜,就依國健署建議的每週運動3天,每天至少30分鐘,運動時最大心跳應該是:(220-年齡)*0.8。但要注意的是,日間運動有助於白天精神變好及夜晚睡眠品質,但要避免在睡前3小時劇烈運動。

至於該做什麼運動比較好?李佩玲說,目前已知耗(有)氧運動跟睡眠較相關,建議可以慢跑或健走,大約1小時走7200步,老人家或腳不好的民眾也可挑戰1小時6千步。

利用這幾項非藥物治療調節身體的週期,當一些病患得要加上藥物治療的時候,等於是在這些基礎的條件下再給予最後臨門一腳,也就比較容易看到睡眠情形改善的效果。

從評估、篩檢、診斷、治療到追蹤,睡眠中心為失眠者提供一條龍的服務,不過李佩玲強調,他們要推廣的並非來到醫院睡一晚,而是要藉由大量的衛教訊息,教大家藉由睡眠日誌的填寫,主動了解自己的狀況,再根據狀況做調整,相信多數人都可因此恢復好的睡眠狀況。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