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豐批能源政策錯誤 籲重新檢視核電角色

.

李孟璇
2025/09/17 12:30
林伯豐批能源政策錯誤,籲重新檢視核電角色。(取自三三會官網)

今(17)日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近期央行持續於尾盤介入,維持新台幣匯率在30元上下波動,對出口商來說尚可接受,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能源政策的長期偏差。他嚴厲批評,台電長期虧損卻以漲價來彌補缺口,等於將成本轉嫁給企業,這種做法勢必衝擊產業根基,甚至迫使部分廠商外移,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林伯豐直言,電價問題的根源在於能源政策錯誤,而不應由企業買單。「若將錯誤的政策成本歸責於民間,企業為了生存只能遷廠或外移,國家將因此損失更多經濟動能。」他指出,電力結構失衡才是問題核心,若不及時檢討,恐怕會拖垮整體競爭力。

天然氣佔比過高 三大風險浮現

林伯豐提醒,台灣在今年5月17日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後,天然氣發電比重已高達46.6%。然而,高度仰賴天然氣卻帶來三大風險:首先,進口依賴度過高,若國際供應受阻,恐引發缺電危機;其次,接收站建設延宕,將危及環境生態;最後,天然氣極易燃,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他強調,面對AI產業帶動的高耗能需求,政府必須提出更務實的能源策略。日本今年2月通過新版《能源基本計畫》與「GX 2040願景」,明確將核能定位為與再生能源並行的重要支柱,2040年再生能源占比將提升至40~50%,核能則維持20%。相較之下,台灣卻急於全面非核,導致供電風險持續升高,已明顯偏離國際趨勢。

應加快儲能與新核能技術

林伯豐呼籲,政府應加快推動儲能與智慧電網發展,並正視新一代安全核能技術的重要性,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與第四代反應器。他舉例,比爾‧蓋茲已與日本合作投資10億美元,計畫於2030年興建345MW核電廠,顯示國際產業對新核能技術的高度重視。

「台灣若不在能源安全上有所突破,將不僅是電價問題,而是整體產業競爭力被侵蝕。」林伯豐語重心長地說。

台經院警示:能源政策影響高科技投資

根據台經院研究指出,美國近期收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制,甚至自2025年底起取消台積電南京廠的豁免,凸顯美方強化掌控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決心。這將使全球產業不確定性升高,也讓台灣更加依賴本土的能源供應穩定。若國內電力供應不可靠,將直接影響AI資料中心與半導體廠的投資決策,削弱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此外,台經院也提醒,隨著中國推動「反內捲化」政策,過度競爭導致需求不足,若台灣同時面臨能源風險與外需不確定性,產業將更難應對國際衝擊。換言之,能源政策不僅攸關供電,也關乎台灣在國際經濟拉鋸戰中的籌碼。

政府應誠實檢討政策錯誤

林伯豐最後強調,能源政策關乎台灣經濟未來,政府不能再讓政治凌駕專業。「我們必須誠實檢討過去的能源政策錯誤,重新思考核電在能源轉型中的定位,否則台灣將陷入供電風險與產業外移的雙重困境。」

他呼籲,面對國際競爭加劇與能源需求攀升,唯有務實調整政策,才可能兼顧減碳、供電與產業發展,讓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中找到生存空間。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