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好苦惱! 新技術「脛神經刺激術」可望解決國內428萬「膀胱過動症」患者痛苦

明明才上過廁所,不一會兒又有尿急感?稍微憋尿下腹部就腫脹難受不已?極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惹的禍。這種疾病雖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患者困擾困擾不已,不過如今已有「足部脛神經」治療的新技術,只要透過透過經皮電針刺激脛神經,就可以達到調節膀胱功能的效果。
一名56歲的職業駕駛楊先生,這幾年來開始有嚴重的頻尿還有尿急感,突如其來的尿急感會讓他駕駛無法專心,影響到工作,嚴重時甚至開車8小時得找廁所20多趟,平均每小時尿急3次尿急,就連晚上睡覺時也會因尿急得起來解尿,根本無法好好休息,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曾經接受過口服藥物治療、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等治療,但效果都不理想。
另一名62歲的李女士,大約每隔30到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但總覺得解不乾淨,隔沒多久又再想上廁所,若是一憋尿,下腹部以及尿道都很難受。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行抗生素治療,卻依然沒有改善,後來加以膀胱過動症的口服藥物治療,雖說症狀稍有改善,但口乾及嚴重便秘等藥物副作用,卻讓她更難以忍受。
上述兩名案例皆為「膀胱過動症」的典型情形,據統計,「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8.6%,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推估國內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有428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鄒頡龍醫師指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c.c.,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而後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而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少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
研究顯示,膀胱過動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40歲以上的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鄒頡龍說,男性膀胱過動症治療方向與女性差不多,但治療上更加複雜,因為男性有攝護腺,而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讓膀胱收縮力降低,讓男性解尿更加困難。
鄒頡龍說,治療膀胱過動症,除了行為治療,一般是採藥物治療,如今則有新技術「脛神經刺激術」。他指出,「足部脛神經」與「控制排尿的神經」都緣起於「骨盆神經根」,因此透過經皮電針刺激脛神經,可以達到調節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是使用非常細的針插入腳踝內側,連接電刺激的儀器,拿捏角度和微電流使用量,皆需非常精準。

由於脛神經刺激術不會影響膀胱的收縮,也不會影響到排尿的速度,鄒頡龍說,這對男性膀胱過動症的患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他也提醒,「脛神經刺激術」的治療方式,效果並非一蹴可幾,病人需每週進行一次微電療,每次30分鐘,6至12次治療後,可得到穩定效果。
而案例中的楊先生在接受了4次治療後,膀胱容量變大,頻尿急症狀大幅降低了2/3;李女士則是在排尿症狀上、漲尿時腹部不適以及尿道的疼痛感上,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鄒頡龍指出,「脛神經刺激術」最大的好處是微侵入性,使用超細針(直徑約0.23 毫米),入針時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疼痛。不過,這項治療技術在國內醫界屬新科技,因此健保尚未給付,屬於自費項目。
他同時提醒民眾,當持續頻尿伴隨下腹部不舒服時,千萬勿拖延,盡快尋求專科醫師門診協助,診斷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可持續口服藥物,或以「脛神經刺激術」治療,達到穩定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