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屋掛牌】30年磨一劍 特力屋掛牌興櫃開新局

.

李孟璇
2025/10/26 06:00
特力屋日前舉辦興櫃前法說會,右起特力集團總裁暨特力屋董事長何湯雄、特力屋總經理張栢青、特力屋財務總監暨發言人蔣毓婷。(特力屋提供)

成立逾30年的居家修繕品牌特力屋,正式於10月16日登錄櫃買中心興櫃交易,成為特力集團旗下首家公開發行子公司。開盤首日氣勢亮眼,不僅象徵品牌邁入資本市場的新里程,也宣告這家從「B&Q特力屋」起家的零售通路,正以更強韌的體質邁向永續經營新階段。

30年品牌首度拆分掛牌

特力集團總裁暨特力屋董事長何湯雄指出,這次掛牌是集團首次將子公司拆分公開發行,對企業而言是「30年磨一劍」的重要里程碑。

他強調,台灣居家修繕市場在過去30年間出現三大變化,包括包租代管與老屋改建帶動第三方修繕需求、小宅風盛行與家庭數增加,以及「適老宅」改裝需求崛起,「市場變化再大,我們始終堅信,家的大小事,一輩子,都是特力屋的事。」

集團董事長李麗秋則表示,特力屋不是靠財團資源,而是靠一步一腳印的堅持與轉型,「這次興櫃要讓特力屋這個30年的品牌,在資本市場有更強韌的體質,繼續與台灣家庭同行。」

強化財務體質 三年內挑戰上市櫃

為迎接資本市場挑戰,特力屋今年2月完成增資,發行新股2,600萬股,資本額由7億元提高至9.6億元,特力集團仍持有72.29%主導股權,公司並規劃3年內完成上市櫃計畫。

根據財報,2024年全年營收達95.13億元、每股盈餘1.7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45.89億元,每股盈餘達2.2元,展現獲利動能。

啟動四層轉型工程 「社區管家」服務搶先布局

何湯雄指出,掛牌不僅是資本動作,更是轉型升級的契機,特力屋同步啟動「四層轉型工程」。第一層是大型店轉小型店:從都會外圍大型賣場轉向社區、鄉鎮布局小型門市,貼近生活圈;第二層是「社區管家」到府服務 :提供修繕、安裝、改造等專業到府服務,成為家庭生活夥伴;第三層是強化自有品牌與體驗銷售:改善商品利潤結構,以體驗取代銷售,提升毛利與顧客黏著度;第四層是數位整合平台:優化電商介面、串連線上線下導流,打造居家修繕領域的數位生態系。

「這四層升級,象徵特力屋不只是賣五金,而是要成為解決多元生活問題的夥伴。」何湯雄說。

全台63家門市布局 從硬體零售到永續生活解方

特力屋總經理張栢青表示,目前全台共有大型店28家、社區店35家、特力家居商場1家,總數達63家,年底前預計再開出2家社區店。

他指出,特力屋是台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DIY居家修繕連鎖通路,並長期推動環保與永續,例如率先停售鎢絲燈泡、推廣LED照明、回收廢電池與燈管,這些在今日ESG語境下,都成為永續經營的具體行動,「我們做的不只是商品買賣,而是協助消費者打造更美好的居家生活。」

從B&Q到特力屋 台灣家庭的三十年記憶

特力屋創立於1995年,原由特力集團與英國翠豐集團(B&Q)合資成立,1996年桃園南崁首店開幕即造成轟動,公司那首六音節廣告歌「B-&-Q-特-力-屋」至今仍為許多30歲以上民眾朗朗上口,2008年特力買回英商持股後,品牌獨資營運至今,逐步發展出屬於台灣家庭的居家修繕文化。如今特力屋掛牌興櫃,不僅象徵財務與治理升級,更標誌著品牌從「居家修繕賣場」走向「生活解決夥伴」的新階段。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