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遭網路詐欺數激增88.68% 青少年喊話加開媒體素養課程

面對數位時代AI生成內容與詐騙變化極快,媒體素養教育的急迫性突顯,以OpenAI最新的Sora 2模型為例已能生成近乎真實的多鏡頭動態畫面,使得辨識假影片愈來愈困難。
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青年部今(2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根據「2025年台灣青少年最關心的十大議題」調查結果,在蒐集全台8743份有效問卷後顯示「從小學會分辨網路資訊、預防詐騙與錯誤訊息」高居青少年最迫切需求的首位。
青少年網路受騙人數激增
實際上,在資訊真偽判斷與自我保護嚴重不足下,青少年已深受其害。警政署統計,2024年未滿18歲遭網路詐騙達2346人,較2016年的863人激增近3倍。家扶調查1.5萬名9至18歲青少年也顯示,網路詐欺犯罪的兒少受害數激增近88.68%,近4成曾遇詐騙,且有20.3%蒙受金錢或個資損失。
國教盟青年部資訊總務長劉啟立表示,生成式AI影片技術快速進化,AI被濫用於詐騙、深偽與不當影像的風險大增,他強調,未來的AI詐騙將成為常態,媒體識讀與數位素養教育將是社會安全的最後防線。
現行媒體素養教學仍只是理想
教育部於2023年發布「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強調「批判性思考」,並以近用、分析、創造、反思及行動為五大核心能力,試圖具體落實108課綱中的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為近年的一次重大政策更新,上次更新已是2002年。
但國教盟青年部策略規劃長王翊妃指出,現行媒體素養教學仍屬「零散融入」,缺乏固定的課程、教材也沒有實際的評量方式,理化、公民等科目課時吃緊,若要完整執行查核任務至少需2至3節課,但進度壓力下根本不可能。

3訴求規範「媒體識讀」時數避免流於形式
針對媒體素養教育實務推動的困難,國教盟青年部提出三項具體訴求:
一、 課程明確化與必修課時: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之議題,修訂指引,於國小、國中、高中明確規範媒體素養的課程時數與學習檢核指標,避免流於形式。
二、 師資增能與教學支持:將媒體素養研習納入在職進修學分與補助,並與事實查核中心、新聞媒體等合作,提供模組化教案與實作研習,強化教師實作帶領能力。
三、 成立跨部會教材資源平台:由教育部、數發部、NCC及行政院共同建立全國媒體素養教材資料庫,開放公民團體共同策劃並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