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芝加哥馬破四 謝忻:勇敢堅持不放棄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你破了……你破4了!」謝忻坐在芝加哥馬拉松的終點旁,雙手捧著冰啤酒,有個大哥走過來朝著謝忻喊;過沒多久大家都來恭喜,她困惑怎麼大家都知道的同時,眼淚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十八週的課表訓練,所有的痛苦、懷疑,都在跑到終點的那一刻放下。那段謝忻大哭的影片,後來也在社群上瘋傳,所有人都替她感到開心。
在30K的臨界點:一場與身體的拉鋸
謝忻專訪時談到,她前半段平均配速維持在535(意即每公里跑5分35秒),但跑到25-30K時,因為氣溫高、電解質消耗過快,明顯掉速,謝忻的小腿開始抽筋、腦袋一陣暈眩,「到30K我真的覺得自己要昏倒了。」所幸,在38K左右,身旁出現一位苗栗慢跑協會的大哥,「我跟他說我快不行了,他回我:『不准昏倒!哪有人最後三公里昏倒的?』」在跑友鼓勵打氣下,謝忻靠著意志往終點邁進。
「看到Finish 的拱門時,腦子其實一片空白,一直到衝線後,還只記得叫人幫我按表!」回憶那一刻,謝忻仍然非常激動。她在芝加哥馬拉松終點線前,放下戒備、放下十八週以來的壓力,結果衝線瞬間全身力氣被抽空,直接昏倒在護欄旁。「我靠臉吃飯的耶,結果整個撞到護欄,還被保全像抱貓一樣撈起來!」她笑著形容那場混亂又真實的結尾。

十八週地獄菜單
談到這次在芝加哥馬破4的成績,謝忻很感謝光頭教練李翰暄與營養師的督促與營養控管。謝忻說,李翰暄最一開始訓練時只是帶她去田徑場,調整跑姿,僅僅過了八個禮拜,在柏林馬的表現立即就破了PB(個人最佳成績)48分鐘,甚至當晚沒有感到任何疲憊感。這讓謝忻的信心大增。此後每次的成績,更是持續進步。直到芝加哥馬拉松開賽前,她向教練向開口說,想要挑戰「SUB-4」,但教練認為她沒辦法負荷,因為她的熱量一直是赤字狀態,年紀、飲食狀況也都不理想。
「我跟他說,我會去找營養師,我會調整,我一定做得到。」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謝忻找了營養師訂製飲食計畫。事實上,因為工作與壓力的關係,謝忻近年一直有嚴重的飲食障礙。「我曾在路跑賽道建國高架橋上吐過,所以真的不敢亂喝補給。」芝加哥馬當天,營養師為她設計精密的電解質與能量膠攝取計畫,但她太粗心,忘帶最後10公里的補給,「缺兩顆電解質、兩條膠、一包BCAA,對我來說是非常糟糕的。」
然而,真正支撐她完賽的,是十八週不間斷的課表訓練。原本教練安排一週五天、休兩天的計畫,但謝忻連休息的那兩天都照跑;即便工作到深夜十點,她仍會堅持完成當天訓練課表。為的就是要向教練證明自己想再次突破PB的決心,「那是我人生中最腳踏實地的十八個禮拜。」
十八個禮拜的訓練菜單,可說是一點也不馬虎,各種五花八門的間歇跑、強迫必須攝取足夠的熱量維持體重,種種訓練內容都讓謝忻非常痛苦,彷彿每個禮拜都死好幾次,讓她不斷哀嚎,直言「教練和營養師根本是變態雙人組」。不過,即便訓練刻苦,謝忻還是咬牙撐過了這一切,換來的,正是此刻的高光。
謝忻的進步幅度,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從嘉義故宮南院人生第一場全馬,關門前一刻才跑完、成績約六個半小時;到後來臺北馬拉松的4小時23分,再到芝加哥突破「SUB-4」的成績。短短三年內,將成績提升了兩個半小時,謝忻專訪時坦言:「以我的體質來說非常困難,但我就是努力而已。」
人生低谷跑出救贖
謝忻在全馬賽道上不斷挑戰達標,但在人生的賽道卻遇逆風。說到離開演藝圈的心路歷程,她平靜的表示失去舞臺很失落,不過跑步開啟了另一扇門,讓她堅信只要自己想,就能夠繼續跑下去,在人生低潮中找到一股力量,「我覺得迷惘、或者惶恐就去跑步,心情會好很多;達到某個目標的成就感,讓我心裡踏實,雖然工作收入不如以往,但我其實比較喜歡現在的生活。」謝忻感慨說到。

完成芝加哥馬拉松後,謝忻並未就此停下腳步,「很多人問我要不要拼臺北馬、波士頓馬,我都說,暫時急流勇退啦!」她笑說這趟芝加哥之旅讓她筋疲力盡,但夢想仍在,「我想完成世界六大馬,接下來還有紐約馬跟波士頓馬,希望有機會把甜甜圈湊滿。」她總結這一路的心法,用最簡單的四句話送給所有在低潮中掙扎的人:
「要勇敢、要堅持、不放棄、你可以。」
「連我這種爛體質、四十幾歲的人都能做到,你一定可以。」謝忻說,就是因為它不容易,才叫做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