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大雪2】台灣史上初雪最早10月降下 最晚3月才報到

12月7日是「大雪」,台灣因低溫加上水氣,玉山剛剛下了一場「冰霰」,雪山也趕在「大雪」的凌晨飄雪,究竟今年「初雪」何時降臨?你知道台灣最早和最晚的初雪時間,分別在哪一年嗎?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3/12/13 07:51
「大雪」節氣跟小雪相較,大雪降雪量更大。圖/佳佳設計。

12月7日適逢「大雪」節氣,古代曆書記載:「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跟小雪相較,大雪降雪量更大,雖說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般平地並不會降雪,但大雪之後,天氣也明顯因東北季風而寒意漸盛,台灣高山也開始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白雪。6日的玉山才剛下了一場「冰霰」,玉山頂峰還出現了「霧淞」的美景,而雪山已在6日將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初雪」。

6日玉山氣象站(玉山北峰)觀測到霧淞。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近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明顯降低,水氣增多,雪山已在6日上午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初雪」,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6日在海拔約3500公尺的雪山圈谷,降下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而在玉山,雖在6日清晨3點09分時,出現最低氣溫攝氏零下6.6度,可惜水氣不夠多,尚未降下今年的初雪,但玉山北峰也出現了「霧淞」,稍晚也下起了「冰霰」,一顆顆白色冰粒凝結在樹上,美麗的景象讓人彷彿進入童話冰世界般。

氣象署指出,霧淞形成的原因,是「過冷的水點撞擊暴露物體上迅速凍結」,形成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粒聚積物,密度較白霜大且質地較硬,主要由分散的冰粒構成,密度約每立方公分0.2至0.3克。

「下霰」和「下雪」事實上並不相同,雪形成的條件是:大氣中需含有充分的水汽,以及氣溫在0℃(冰點)以下,而霰通常於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氣象署表示,雪是規則的水結晶,有美麗的型狀​,有著六角、柱、扇、針狀等變化​,通常緩慢地飄落​;霰則是不透明白色冰粒,因為缺乏規則結晶​,形狀不規則、質地鬆軟​,掉落速度通常較雪更快​。

資料/中央氣象署提供。

至於台灣每年的「初雪」大多何時降臨呢?氣象署氣候預報科科長羅資婷表示,以玉山來說,根據氣象署統計,初雪日期平均值落在12月4日,正常範圍為11月7日至12月31日之間。過去最早降臨的初雪的日期是1986年的10月1日,而最晚則是在2023年的3月26日。

資料/中央氣象署提供。

羅資婷指出,由趨勢線分析顯示,從1953年10月至2022年3月,玉山初雪日期隨年份無明顯趨勢變化,兩者的相關係數僅為0.2。

至於今(7)日適逢「大雪」節氣,繼雪山飄雪之後,玉山是否有可能下雪?氣象署說,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稍下降,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冷,其他地區早晚亦涼,西半部日夜溫差大,此波東北季風強度接近大陸冷氣團等級,預測中部以北及東北部低溫約14、15度,其他地區17至19度;北部、東北部及東部高溫22至24度,其他地區25至28度。不過由於乾涼空氣南下,水氣減少,台灣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玉山的初雪可能還得再等等。

而在「大雪」,有著「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的諺語,意思是假若大雪當天即為寒冷,代表來年的農作物會大豐收;反之則是會歉收。這是因為低溫可以凍死土壤中的害蟲,幫助春耕時農作物順利生長,不受害蟲侵襲;降雪量多也能為土地儲備灌溉水分,為豐收打下基礎。

另外大雪還有「大雪晴天,立春雪多」的諺語,指的是大雪若不寒冷還是大晴天,那麼到了立春時節氣候寒冷的天數就會變多。因為該冷的時候不冷,表示氣候出現異常,接下來的氣候也會持續異常。

根據氣象署預報,今年「大雪」當日受東北季風氣溫下降,若依老祖宗的智慧來說,在迎接初雪降臨的同時,也可期待來年是豐收的一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