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專家:資本利得應多負擔、兼職勞力工作者應調降
健保永續財務吃緊,衛福部將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1條修法,預計將利息、股利、租金等補充保費從「按月」改為「年度結算」,避免民眾拆單規避課稅,影響約480萬人;同時將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針對高資產族群;同時,獎金起徵門檻也將從「個人薪資4倍」改為「基本工資4倍」。預估增加健保收入100至200億元,最快115年底送審、116年上路。
租金、股利、獎金將納入年度結算
衛福部社保司代理司長陳真慧指出,現行補充保費費率為2.11%,共有6項項目:利息、股利、租金、兼職收入、執行業務所得、超過薪資四倍的獎金。此次修法重點在於三大方向,一是「年度結算」,針對股利、利息與租金歸戶計算,避免拆單規避;二是「提高單筆扣繳上限」至5000萬元,主要影響高收入族群,約影響1000人,約可增6億元收入;三是「調整獎金起徵門檻」,未來以最低薪資2萬9500元為基準,4倍約11.8萬元即開徵,預估影響200多萬人,可增加70至80億元財源。
資本利得應多負擔健保
「有股利、租金或獎金收入,通常是社會中相對有優勢的人。」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這波修法「方向正確」,是強化健保財務韌性的必要改革,有能力的人多負擔一點健保費,是幫助較為弱勢者的方式。他強調,補充保費制度正體現了健保的初衷「有錢幫助沒錢的人、健康幫助不健康的人」。」
洪子仁指出,這次將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調升至5000萬元,對一般股民沒有影響,真正被納入的,是極少數高所得族群。他舉例:「像首富郭台銘若一年有80億股利,現行制度下只需繳約20萬補充保費,未來修法後將提高至約100萬,這才是合理反映量能的制度。」
勞力生活的兼職族應「降門檻、降費率」
對於部分民眾擔心兼職收入也被加重徵收,洪子仁直言,兼職族群多為35至45歲的年輕人,為了養家或負擔生活才打兩份工,「他們不是靠錢賺錢,而是靠勞力生存。」建議健保署應區分所得性質,「資本利得該調高,但兼職所得應降低起徵點、調降費率。」
洪子仁表示,未來台灣工作人口下降、少子化加劇,健保收入來源更需多元,補充保費改革是強化財務韌性的起點,但「要兼顧公平與世代平衡」。他強調:「靠股票、利息、租金的人,繳多一點;靠打工、加班維生的年輕人,就不應再被加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