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高鐵年虧損高達840億元 淪為中國一帶一路負面教材
印尼政府與中國在「雅萬高鐵」債務問題上出現歧見,印尼財政部明確拒絕以國家預算償還龐大債務,而北京表態,願意展開債務重組磋商,以確保東南亞首條高鐵持續運營。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此爭議凸顯印尼主權財政風險與國家主權基金「達納塔拉」(Danantara)角色定位的矛盾,也引發外界對中國「一帶一路」融資模式可持續性的再度關注。
損益惡化 票價與載客量未達預期
報導指出,「呼嘯號」(Whoosh,高鐵暱稱)由印中合資公司「印尼中國高鐵公司」營運,印尼方持股60%、中方持股40%。初期預算60.2億美元中,有四分之三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利率2%;後續超支12億美元的部分則以3.4%利率再融資。
印尼方控股公司「國營企業協同支柱」去年虧損達4.19兆印尼盾(約新台幣840億元),今年上半年再虧1.625兆印尼盾(約新台幣325億元)。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票券銷售僅606萬張,遠低於政府設定的年目標3,100萬張。
前總統幕僚為專案護航:改善財務不是退縮
該項總值72.7億美元(約新台幣2250億)的專案於2023年由前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正式啟用,現任政府對其長期可行性仍存疑。前總統府大臣潘查伊坦(Luhut Pandjaitan)曾負責吸引中國投資,他坦承項目初期「財務管理混亂」,但強調印尼並未陷入中國「債務陷阱」。
潘查伊坦也說,「我們與審計署合作,並正與中國談判重組方案」,並稱若不瞭解完整數據,就不應妄加評論。
印尼財長拒買單:不該讓納稅人為國營企業負債埋單
印尼財政部長薩德瓦(Purbaya Yudhi Sadewa)13日強調,政府不會以國家預算替「呼嘯號」的債務埋單。他指出,掌管國營事業盈餘的主權財富基金達納塔拉應負責償債。
薩德瓦指出,呼嘯號由達納塔拉管理,「他們已從國營企業取得約8兆印尼盾(約新台幣1,600億元)的股息,理應從中籌措資金償還。」並強調若國營企業的利潤歸達納塔拉所有,債務責任也應由他們承擔。」據悉,印尼每年需償付約2兆印尼盾(約新台幣400億元)的債務本金與利息。
中國釋出善意 強調公共效益與經濟帶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表示,中方「願協助印尼確保雅萬高鐵的高品質營運」。他強調,評估高鐵計畫時,除財務數據外,也應重視公共效益與整體經濟回報。郭嘉昆指出,雅萬高鐵已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成長,這些都是專案的重要社會價值。中方立場透露,北京希望藉債務重組維持合作穩定,同時緩解印尼國內的政治壓力。